中药贴膏剂龙头拟7.82亿元收购化药企业,行业并购密集多现“跨界”布局

2024年12月06日 19:38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林昀肖
近几个月以来,中药企业的并购交易密集出现,除羚锐制药外,康缘药业、片仔癀、华润三九等大型中药企业纷纷公布其收购举措。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林昀肖 北京报道

12月4日晚间,中药贴膏剂龙头羚锐制药披露股权收购意向协议的签订公告。其中指出,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收购银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100%的股权,根据公司当前对标的公司业务、财务及团队等情况的初步评估,其综合估值暂定为不超过7.82亿元。据介绍,银谷制药是一家化药制药企业,其产品包括1类新药苯环喹溴铵鼻喷雾剂、国内首仿药品鲑降钙素注射液等。

然而,在12月5日开盘后羚锐制药股价急速下挫,一度跌逾6%,截至12月5日收盘,羚锐制药股价跌幅为3.77%。在12月6日,羚锐制药股价再次下跌2.03%。

近几个月以来,中药企业的并购交易密集出现,除羚锐制药外,康缘药业、片仔癀、华润三九等大型中药企业纷纷公布其收购举措。而在上述收购交易中,部分中药企业选择收购化药、生物创新药企业谋求多元化布局,如此次羚锐制药和不久前的康缘药业都选择收购化药、生物药企业,中药企业“跨界”布局的动作同样值得关注。

对中药企业的密集并购动作,河南动销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佩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首先是近期国务院相关文件提出促进中医药发展,其中也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头部中医药企业展开全产业链并购。同时,当前医药行业处于下行期,资产相对于高峰期时价值较低,正是抄底好时机,部分此前价值较高的研发项目,研发企业可能会面临经营困难,从而选择“贱卖”。此时进行并购成本和代价较低,是抄底的风口。

“狗皮膏药一哥”收购化药企业

据羚锐制药公告介绍,其与银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王文军签订《收购意向书》,各方就股权收购事宜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羚锐制药拟使用自有资金购买标的公司100%股权,根据公司当前对标的公司业务、财务及团队等情况的初步评估,其综合估值暂定为不超过7.82亿元。银谷制药其他股东已向银谷集团授权,同意银谷集团代表其对外洽谈股权转让事宜。

资料显示,银谷制药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以创新药和仿制药研发为核心的化药制药企业,业务包含创新药物研究、原料合成、制剂生产和药品销售。

银谷制药的主要产品包括我国首个高选择性抗胆碱能受体拮抗剂1类新药苯环喹溴铵鼻喷雾剂,以及国内首仿药品鲑降钙素注射液、鲑降钙素鼻喷雾剂,还包括吸入用盐酸氨溴索溶液。

对于此次收购的目的,羚锐制药在公告中表示,公司积极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优化公司资产结构,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本次交易符合公司整体战略规划,通过整合双方资源,形成业务合力、资源互补的协同效应,有利于公司拓展业务领域,提供更多商业机会和增长潜力。

羚锐制药是国内知名中药贴膏品牌企业,由于股东人数常年超过3万,在膏药界排名第一,一度被称为“A股最受欢迎的狗皮膏药公司”。其拥有橡胶膏剂、片剂、胶囊剂、软膏剂等十余种剂型百余种产品,涉及骨科、脑病科、呼吸科、麻醉科、皮肤科等领域。

2024年前三季度,羚锐制药实现营业收入27.59亿元,同比增长10.07%;归母净利润5.74亿元,同比增长23.10%;扣非归母净利润5.41亿元,同比增长22.54%。但在营收、净利润稳健增长的同时,产品结构变化造成毛利率有所波动,2024Q3公司整体毛利率为72.68%,同比略有下降0.49%。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速、慢病年轻化以及消费升级驱动中成药贴膏剂市场的增长。米内网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中成药贴膏剂销售额超过130亿元,同比增长6.5%,市场规模创近年来新高。

当前中药贴膏的市场需求旺盛,但也并非高枕无忧,中药贴膏剂赛道也面临产品技术门槛较低、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同时,对这位“狗皮膏药一哥”而言,研发投入不足、集采降价冲击等行业问题也日益紧迫。根据财报,羚锐制药今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约4719万元,研发费用率仅为2.5%,而相比之下,销售费用为8.55亿元,是研发费用18倍,销售费用率44.9%。

郑佩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羚锐制药主要是以中成药贴膏剂以及心脑血管、抗菌消炎类中成药产品为主,是国内中药贴膏剂的头部企业。而中药贴膏剂市场向上发展的空间有限,中药贴膏剂市场厂家较多,也较为混乱。因此,羚锐制药可能会考虑向化药贴剂方向发展,近年来在疼痛等领域,化药贴剂研发发展较快。

“羚锐制药以OTC市场为主,其直营团队均在全国零售端,而在临床领域主要通过招商外包。从被收购的银谷制药来看,其鼻喷雾剂等产品均为零售渠道常用产品剂型,因此,从销售渠道方面考虑,羚锐制药可利用现有优势渠道进行产品推广。”郑佩也指出。

中药行业并购交易密集

此次羚锐制药的收购动作,也是今年以来中药企业密集并购动作的体现,在近几个月以来,康缘药业、片仔癀、华润三九等大型中药企业纷纷公布其并购交易计划,云南白药和片仔癀在近期设立投资基金,也被认为是外延并购的前奏。

在不久前的11月7日,康缘药业宣布计划以自有资金2.7亿元人民币收购中新医药100%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康缘药业的控股股东康缘集团将持有中新医药70%的股权,中新医药手握4个创新药物项目,其中包括两条热门GLP-1药物管线。

在今年8月,片仔癀也曾斥资2.54亿元收购漳州市明源香料有限公司,其希望通过收购获得明源香料的核心资产,即漳州水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30%的股权,这是国内首家风油精厂。但此次交易由于“收购0营收企业”“分红需85年回本”等原因受到质疑,最终在上交所下发监管函后被暂缓执行。

同样在8月,华润三九62亿元入主天士力的大动作也引发行业广泛关注。在8月4日,华润三九就宣布与天士力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签订《股份转让协议》,以每股14.85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天士力4.18亿股股份,占天士力总股本的28%,总价款为62.12亿元人民币。此次权益变动完成后,华润三九将成为天士力的控股股东,中国华润将成为天士力的实际控制人。

除上述公布的交易计划外,近期中药龙头企业设立投资基金的动作也被认为收并购的前兆。近日,云南白药公告表示,拟与中银国际投资共同投资设立云南省中医药大健康创新基金。合伙企业的目标认缴出资总额为人民币70亿元,其中云南白药作为有限合伙人拟以自有资金认缴出资人民币50亿元。

云南白药旨在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的同时,也推动内涵式与外延式并举的发展模式转型,优化公司产业布局和业务组合。有业内人士指出,本质上而言,上市公司希望通过对外投资基金成为外延发展的触角,被投资企业如果发展良好,最终可能成为被上市公司并购的对象。

谈及中药企业的并购趋势,郑佩指出,首先,并购趋势是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如华润三九对昆药集团的并购,打造了从三七种植、生产、加工,再到制剂研发、生产、销售的一整套三七产业链。“近年来,国务院也鼓励大型企业去从产业链上下游发展的角度进行并购,建立全产业链的综合集团。”

其次,一些中药龙头企业在医院和OTC渠道都建立了强大的网络,希望通过一些对仿制药和化药企业的并购,扩大自己的产品体系和产品数量,多渠道、多管线补充自身品种短板,并充分发挥自身营销团队的优势。

此外,是中药企业规模做大后,希望更多投入研发,而从研发角度而言,化药和生物药的研发面更广,机会更多,而中药研发目前则面临一些瓶颈,如经典名方以及中成药单方制剂的研发,在国内容易获批,但想要实现出海较为困难。“因此,考虑到通过增加一些新产品,向研发方面努力以提升自身股票价值和公司实力,向化药和生物药方面转型是较好的选择。”

“在化学、生物药研发领域,自建研发管线不如并购来得快,大型中药企业会选择一些小而美、拥有独家技术、产品具有未来发展前景的企业进行收购。企业扩张的方式也需要根据自己自身情况特点而定,去选择与自身情况特点较为匹配的项目进行投资和研发。”郑佩分析称。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