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充电桩的无限游戏

2024年12月06日 15:23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吴晓宇,焦文娟
“希望子孙们从出生那天起便不交电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晓宇 见习记者焦文娟 北京、广州报道

乃朗寺,位于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山顶,这座古老寺庙见证了藏教700年的历史变迁。但由于身处海拔4300米的高原地区,这里空气稀薄、气压低、氧气少,长期以来,用电难题困扰着当地村民。

 “村民们用电需求迫切,这里虽然电网稳定性差,但日照时间长、能源转化便利,自然禀赋好。”一位参与过乃朗寺项目的星星充电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于是,今年上半年,星星充电决定“上高原”。

 为了实现高原用电自由,星星充电研制部署了能在5000米高度保障电池容量满容运行的储能设备(eBox-232储能柜)、500kW光伏系统、交直流充电桩,利用能源系统实时监测每日充放电量和并离网状态。

 在场景微电网的建设下,乃朗寺应对了每月4-5次的停电,其中最长一次离网支持达到132小时,生活中少了很多不安,没有停电焦虑,当地村民争先换上了电动车。

图:海拔4300米的高原地区,星星充电通过微电网让当地村民实现用电自由,图源:星星充电官方。

让这一理想变为现实的星星充电,今年9月,其率先提出“场景微电网”概念。场景微电网,是指能源的高效自足,通过智慧能源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优化能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在高原之外,星星充电可以应对包括家庭、社区、乡村、工商业园区、源网、充电场站等场景的用电需求。

微电网区别于过往的分布式能源,具体而言:

  • 分布式能源彼此间是不联系的孤网,微电网则是组网;
  • 分布式能源不够智能,不能自主定价,盈利模式单一,而集合源网荷储充放售的微电网是高度智能的,是建立在AI算法和大数据模型等信息基础设施上的;
  • 分布式能源场景单一,风光等能源供给不稳定,微电网则是24小时日不落,均匀稳定保供。只要用电,就有微电网,这既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能源的主要形态和方向。

“产业互联网是从地上往天上打。”星星充电创始人邵丹薇说。星星充电是“充电桩十年累计销量全球第一”的品牌。通过一根根充电桩,星星充电将绿电聚合起来,构建成了能源互联网,再通过虚拟电厂完成交易,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从充电到能源生产、存储、管理、消纳、交易的全产业链布局和持续升级。最后,有限的能源变成了流动着的、无限资源,星星充电也在各方交易中实现商业闭环。

太原战役,练就跨工种能力

星星充电发家于常州,但它第一场短时高效战役却从“煤都”太原开始。

“太原的出租车是2015年的时候全部电动化的,8292台车。”邵丹薇对此记忆犹新。4个月里,太原所有出租车都要焕新为纯电动新能源车,并需要同步建成配套的充电设施,彼时太原市政府开启了全国招标。

刚刚成立一周年的星星充电,当时的主营业务还是在城市中布局和运营充电桩,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充电服务。那一年,星星充电在这场“全国海选”中拿下标的。

更难的则是从零开始落地推行。2015年冬天,太原迎来了零下16度的史上最低温,星星充电要完成全太原市充电桩及充电站的规划选址、建设、送电。

与充电桩建设工作同步的是,星星充电还需要培训8292个司机。但在软件层面,“2016年,智能手机渗透率远不及今天。有很多司机没有用过手机App,所以他们很不适应。”邵丹薇回忆称。

一天24小时,都有司机在“拉活”,星星充电的员工们便在地下停车场的充电站24小时值班。邵丹薇觉得值班员工“太辛苦”,便在充电站旁边安排了行军床,让员工们睡一会儿,有司机过来再服务,但员工却恳请公司“不配枕头”,“我们怕有枕头,就真的睡过了。”他们对邵丹薇说。

硬件、软件和服务三手抓,在邵丹薇看来,星星充电在太原项目中打了一场漂亮仗。而微电网的构建本身便需要“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设备-控制调配系统”的完整体系,再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协同运作。

如果没有在太原战役中练就的跨工种工作能力,我们做不了微电网。”邵丹薇说。

在能源赛道,能做好“云管端”协同的公司并不多。所谓“云”,是指为终端用户提供云端服务;“端”,是指移动终端;而从云到端之间都可统称为“管道”,简称“管”。星星充电将这一理念进一步落地,2020年,星星充电提出了“云管端”的服务模式,协同线上软件(云)、服务(管)、充电桩硬件(端)三者。

目前,华为数字能源聚焦“4T技术”,即数字技术(Bit)、电力电子技术(Watt)、热管理技术(Heat)、储能管理技术(Battery),而没有专门做解决方案和云。邵丹薇认为,除了星星充电外,直到今天,全球在能源领域做好“云管端”协同的公司或许只有特斯拉。

在能源业务中,特斯拉不仅有线下的“端”,即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和家用储能产品Megapack,特斯拉还打造了其能源产品的软件生态以做好线上的“云”,如其旗下的Opticaster可以实时预测和优化能源使用情况。在“管”这一层面,其Powerhub监控平台能够通过云端管理特斯拉的分布式能源、微电网等,可以满足特定使用场景的需求以及项目配置要求。

太原战役还塑造了星星充电的公司文化。华为推崇“狼性文化”,但邵丹薇认为星星充电的公司生态“更开放”,“制造产线上的工人,要穿防静电鞋子时绝不能偷懒;互联网开发工程师,夏天可以穿短裤拖鞋来上班,他们很融合。”邵丹薇说。

对于既需要To C,也需要To B、To G的星星充电而言,这是一种优势。

“上一秒我可能讲英语、穿礼服,跟世界500强的客户谈生意,下一秒我裤脚卷起来是跟物业、跟出租车、网约车司机打交道。”邵丹薇介绍,大到世界五百强企业,小到景区民宿门口的充电桩生意,星星充电都会做。正因为此,充电桩组成的网络规模正成为星星充电探索其他业务的基础。

一张张微电网,连成能源互联网

2020年以后,充电桩行业发展走向纵深。截至2023年6月,我国充电桩保有量达到665.2万台,同比增长69.8%,其中私人充电桩的增长尤为显著。充电市场迎来家充时代,品牌、安装体验、充电场景等要素越来越受到重视。

大功率快充技术上车以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增长,反映在充电方面,则是大功率和大规模的充电需求正成为普遍趋势,同时也为电网供电的稳定性带来挑战。

在供电端,星星充电在做出尝试——布局细分场景的微电网。截至2024年8月,中国充电联盟已统计的共享私桩数量为79170根,其中星星充电占比95.3%,为75448根。


2024年9月,星星充电提出了“微电网”的概念,将微电网细分为核心八大场景,包括工商业场景微电网、充电场站场景微电网、园区场景微电网、社区场景微电网、家庭场景微电网、乡村场景微电网、高原场景微电网、源网场景微电网。

  • 对于家庭用户,尤其是别墅和民宿,通过屋顶+逆变器+储能+微电网系统,能够更充分利用太阳能,保证电力稳定的情况下,减少电费支出。
  • PCS(Power Conversion System,储能变流器)透过光伏的MPVT,把照到屋顶的阳光转换成电能,然后再把电能存储到储能电池里面,由储能电池输送给各智能电器使用,极大降低对电网侧电力的需求。
  • 对于偏远地区、极端环境,大电网到不了的地方,微电网系统是对绿电消纳的下沉和普及,能够较好解决这些场景的用电难题。 

举例而言,由于高原空气稀薄,设备的恒温管理和绝缘距离要求都区别于平原地区,当地电网线路常常产生“高原反应”而受损。星星充电则研制部署了能在五千米高度保障电池容量满容运行的储能设备、光伏系统、交直流充电桩,利用智慧能源系统实时监测每日充放电量和并离网状态。

  • 对于农村集群,村镇电力建设相对落后,微电网合理利用了农村房屋的屋顶,通过稳定调配能够解决用电问题,且优势在于相比由政府主持的农网改造方案,缩短了建设周期。
  •  对于社区、园区场景,其能够提高稳定性,提供定制化的能源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在大量绿电被真正使用时候,余量“充入”电网产生的压力也将陡然减小,能够更进一步完善能源和电网的整合。

“其实我们要建的就是一张能源互联网。”邵丹薇认为。“一根根充电桩,一个个的小绿网(微电网),一个个的分布式的能源,把这些东西建立在一张网里,就可以把它管理起来了。”

上述场景十分下沉,对各个细分领域要做深度适配,能够达到这一点的往往是身段更加灵活的民营企业角色,但同时又要保证资质与技术可靠性。

承担这一角色的企业,既要对各家不同的光储充设备做适配,又要精准调配算法,必须要在既有商业基础上有较高的技术复用经验,才能保证算得过来“运营账”,这对想要跃跃欲试的厂商提出了经验积累的考验。

与其他同行企业相比,邵丹薇认为,星星充电的“云、管、端”商业模式是一大优势。邵丹薇介绍,得益于太原项目中练就的“云-管-端”协同能力,在协调覆盖多场景、多地域的微电网时,星星充电始终能很快把商业模式打通。

从有限能源,到无限游戏

为了提供一个电力的虚拟交易平台,星星充电还建设了虚拟电厂,虚拟电厂让星星充电成为能源的电商。

在虚拟电厂和微电网的结合下,星星充电可以在夜间谷价时段回收在广东阳江卖不掉的风力发电,再以低价卖到消费者家用的充电桩,能够保证消费者的用电成本的降低;也能将张家口谷时的电通过虚拟电厂预测需求、“进货”后再卖到北京。

邵丹薇介绍,微电网在帮助业主降低用电成本的同时,微电网的资产(分布式发电得到的电力)依旧能盈利;在虚拟电厂业务里,支持达成电力交易的交易双方都会获得相应的好处,或是低碳指标达成,或是获得政府补贴,亦或是实现额外收益。

在她看来,做微电网是一门多方共赢的生意,“你会发现微电网的公司挣到钱了,业主省了钱了,买电的人买到便宜电了,卖电的人还增收了。”

从原本的建桩、建站的重资产运营模式,星星充电开辟了一种较轻资产持有的业务模式。星星充电微电网业务总经理陈明君介绍:“我们商业模式是根据客户需求把这个产品打包好,打造好后让他跑通,让他实现多方盈利。”

不过,在星星充电技术高管看来,传统电网依托于传统的机械发电机,承接涌浪电流时会更稳定,而微电网还是建立在半导体上的,在承接较大的电流冲击时容易“烧坏”,“未来,如何让微电网能够具有传统电网那种韧性,这对我们来说仍是挑战。”

在电力成为刚需的时代,能源问题尤为受到关注。过往,碳被视为一种行政手段。2019年、2020年都有发生过高峰期拉闸限电的问题,甚至辽宁地区曾出现家里停电14天的情况。而放眼人类历史,为了争抢有限的能源资源,还曾几次爆发战争。

但在能源商业里,邵丹薇认为星星充电的使命是“构建能源的大同社会”,“让能源从稀缺性的商品变成可平权的资源。”

使命召唤下,她有两个愿景。她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第一个愿景是希望子孙“从出生那天起不交电费”“让电费成为过去式”。为此,她在家里搭建了一套微电网系统,光伏面板24小时工作,可以做到“白天储能,晚上用电”,家里不用再交电费。与此同时,为了实现这一愿景,硬件设备要用20年,研发便必须满足安全、高效、长寿命的特性。

第二个愿景便是能源平权。伴随人口减少、屋顶增多,人均屋顶会越来越大,但个体并不需要消耗过多的能源。当能源过剩时,人们便需要在虚拟电厂里做分享,所以星星充电设立了全场景开放式的云平台。

“只要我们能源平权的愿景实现了,真的让我们下一代人少交电费,下一代人愿意分享能源。无论是星星做到了最大的份额,还是世界上又冒出了很多更加伟大的公司。我们乐见其成。”邵丹薇说。

星星充电布局的是一场能源商业的无限游戏,只有让游戏一直玩下去,玩家才有可能在无限游戏中成为头号玩家。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