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黄子潇 深圳报道
12月9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的《大湾区跨境理财调研报告(2024)》在香港发布。该报告由21世纪经济报道出品,粤港澳大湾区理财和资管资讯中心联合出品,南财理财通提供数据支持、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提供智库支持,中金财富提供研究支持。该报告是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2.0落地后,首份正式发布的大湾区跨境理财调研报告。
当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香港投资基金公会联合主办的“大湾区跨境投资座谈会”在香港中银大厦举办。在主题跨境理财圆桌对话上,来自中金财富、中银香港资管、汇丰环球投资管理、富兰克林邓普顿、易方达资产管理(香港)、万联证券、法国巴黎资产管理、瑞士百达资产管理等知名金融机构代表进行发言。
此前12月4日,首批14家试点“跨境理财通”业务的券商宣布正式展业,中金财富、广发证券、银河证券、招商证券、中信证券华南、兴业证券、国泰君安证券、中泰证券等多家券商宣告落地首单业务。
今年2月,修订后的“跨境理财通”2.0从参与机构、准入门槛、产品范围、个人额度等方面进行优化升级。修订后的首份月度数据显示,3月参与“跨境理财通”的个人投资者新增24288人,新增人数是2月的10.16倍,实现试点以来首次单月新增投资人数量破万。
《大湾区跨境理财调研报告(2024)》全文达两万余字,涵盖政策篇、机构篇、产品篇、投资者篇,机遇篇、趋势篇六大部分。在公开数据的基础上,特别设置了问卷调研形成一手资料,从投资者画像、风险偏好、业务发展现状、代销机构吸引力等角度进行了深度分析。
调研发现,当前大湾区跨境理财通呈现了八大发展趋势。
一、高净值人士参与率尚不高,增长潜力大
截至2024年10月末,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个人投资者12.54万人,包括港澳投资者5.22万人,内地投资者7.32万人,境内银行通过资金闭环汇划管道办理资金跨境汇划金额952.16亿元。
胡润财富研究显示,广东依然是全国拥有千万元人民币家庭净资产“高净值家庭”的省份,为30万户,其中拥有千万元人民币可投资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有16.9万户。分城市来看,北京(29.9万户)、上海(26.5万户)、香港(21.0万户)、深圳(7.9万户)、广州(7.3万户)是拥有高净值家庭最多的城市。
目前12.54万“跨境理财通”个人投资者数量与香港、深圳、广州的高净值人口相比,还存在非常大的增长空间。南财智库研究员认为,跨境理财通未来增长潜力大,将成为大湾区高净值人士跨境投资的重要渠道。
二、门槛持续降低,额度持续提高
南财问卷调研结果表明,约54%的受访者表示降低门槛的系列优化最具吸引力。不过,在“跨境理财通”的潜在投资者中,有63%认为门槛依然过高,约28%认为产品过少。
2024年年初,“跨境理财通”2.0版本降低了南向通参与门槛,将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户籍或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连续缴纳社保或个人所得税满5年的要求降低至只需要满足2年的要求,并新增满足“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人民币”作为备选条件。同时,单个投资者的投资额度从100万元人民币提高到300万元人民币。
一名受访人士向南财智库研究员表示,目前QDLP的门槛已降低至“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而“南向通”的可选条件之一为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这对大众投资者群体而言仍然不算低,但“南向通”300万元的个人额度上限对于合格投资者群体而言则显得太少。
投资者覆盖范围的逐步拓宽是跨境理财通的发展方向。南财智库研究员建议。若扩容后试点平稳推进,后续可考虑再进一步降低南向通参与门槛。为避免风险承受能力低的投资者购买超出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可严格履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或对投资者进行分层,高风险产品设定相对较高的投资者参与门槛,中低风险产品则可进一步放低门槛,允许更多投资者可以参与。
三、业务覆盖持续拓展,服务形式更为多样化
证券公司的加入,将凭借其便捷开户、投研支持等优势,与客户规模大、网点分布多的商业银行形成互补。
截至2024年11月,已有33家内地银行、14家内地券商、25家香港地区银行、11家澳门地区银行参与到跨境理财通业务中,部分金融机构之间已达成境内外合作伙伴关系。
银行方面,33家内地银行包括6大国有银行、8家股份制银行、4家城商行、11家外资银行、4家农商行已参与试点。即全部国有大行,三分之二的股份行均参与跨境理财通试点。
在港澳地区拥有网点优势的国有银行为办理跨境理财通业务的主力银行,截至2023年1月末,国有银行办理“跨境理财通”资金汇划量最大,占比为65.38%;股份制银行占24.47%;外资银行占10.15%。
券商方面,目前14家券商的香港合作机构均为同集团的境外(子)公司,均为一对一结对合作,且14家均同时支持“北向通”和“南向通”业务。截至11月末,所有证券公司均未确定澳门合作机构。
“跨境理财通”扩容将券商纳入后,允许通过证券公司网站、APP等线上开户,包括投资户、汇款户,便利度进一步提高。
四、产品类型趋于丰富,中高风险投资比例预计将提高
展业初期,跨境理财通以低风险投资为主,随着券商加入试点以及投资品种拓宽,预计中高风险投资比例预计将逐步提高,对两地资本市场影响也将随着规模增加而增大。
今年2月,在跨境理财通2.0正式实施后,香港金融管理局表示,大部分香港银行于生效日便扩大南向通产品范围,基金数目差不多翻一番,全港银行南向通的基金数目估计由原来约160只增加至约300只。
截至2024年9月,香港证监会认可的基金超2000只,其中注册在香港的为948只,注册在香港之外的1438只,南向通基金数量占比仍较少。相较之下,北向通合资格基金产品已超6000只。
据悉,跨境理财通2.0阶段,在香港注册成立并获香港证监会认可的非复杂产品将扩容至700只左右,其中90只主要投资大中华区的股票基金,该部分基金不受风险限制,可以被纳入到“南向通”投资范围。然而,除了上述基金外,余下600多只为低风险至中高风险基金(但不包括单一新兴市场股票基金及高收益债券基金),这类基金还需要进一步筛选风险等级后才能被定义“是否纳入至产品范围”。
南财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已开通跨境理财通的受访人中,接近50%最关心产品扩容的优化方向。可见产品丰富程度最受该群体关注。
南方财经智库研究员建议,为更好积累经验把控风险,试点采取逐步扩容、放宽限制的做法。随着试点推进,可考虑进一步放宽投资产品限制,丰富不同类型产品供给,以增加南向通、北向通的吸引力。
五、境内外投资风格存在差异,投教重要性愈发凸显
研究表明,内地与港澳在产品机制、投资理念上差异较大。
产品方面,港澳产品相比内地更为复杂,具体在产品管理、销售管理、风控、信息披露等方面规则不统一。如香港要求基金每月披露投资组合、回报等基金运作数据,而内地的披露频率是每个季度披露一次。
香港的基金披露基本资料包括投资目标及投资策略、投资组合、主要风险、过往业绩等,且每一营业日计算资产净值及公布单位价格。内地基金每个季度公布一次基金运作最新数据,分别公布第一季度报、中期报告、第三季度报告、年度报告。
同时,两地财富管理服务存在差异,内地财富管理以产品化的资产管理服务为主,与香港国际机构定制化综合性服务有较大差距。
投资者方面,两地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对复杂金融产品的熟悉程度也有所不同。香港投资者投资经验更为丰富。但内地投资者普遍优选储蓄或固收类理财产品,其次才是权益类投资。
南财智库研究员注意到,多家券商正式进行“跨境理财通”展业前,就已经提前进行了数月的投教活动,但多数局限于概念介绍、投资门槛、开户流程上,而缺少全球资产配置、风险偏好改善、市场观点方面的内容。
我们认为,两地监管机构应携手深化投资者教育。随着产品范围、风险等级扩展,投资者教育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尤其是内地投资者在投资港澳市场及海外市场前需要充分的投资者教育,以及循序渐进的放开过程。
六、获客渠道社交平台居首,知名度及用户黏性形成机构吸引力
为对“跨境理财通”的展业金融机构提供借鉴意义,南财智库从机构吸引力的维度进行了研究。
南财问卷调研结果显示,“跨境理财通”投资者在首次了解该业务时,约68%为通过社交平台自行了解,约30%的投资者则为金融机构营销人员推荐。在代销金融机构的选择上,超八成的投资者表示选择了自己曾经办理过存款、理财、交易业务的机构,原因在于投资者对已建立业务联系的机构更为熟悉,且不用再进行资金转移和归集。少数投资者则看中了产品预期回报水平因素。
在尚未投资“跨境理财通”但展示兴趣的潜在投资者中,约54%认为应选择规模大知名度高的机构,约61%认为会选择较为熟悉办理过存款、理财、交易业务的机构,29%认为会选择设置了专业的跨境理财通投资顾问团队的机构,26%看中服务费率较低的机构。
究其原因,跨境理财通开户存在一定门槛,从新客开户到资金转入再到开通跨境理财通账户需要一定的时间。
我们建议,一方面,在客户规模上具备优势的金融机构需要重视用户黏性的建设,将优质存量客户的转化作为“跨境理财通”获客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对于新展业的机构,应持续强化品牌建设,通过投教、宣发凸显其跨境金融服务上的优势。
七、内地资产价值凸显,北向通热度或将受益
截至12月8日,跨境理财通北向通已用额度25514.80万元,即2.55亿元规模,仅与单只QDLP基金的规模相当,后者发行规模常为5000至1万美元;北向通已用额度占比0.17%,与2022年9月份0.21%的高位相比略有下降。相比之下,南向通已用额度占比6.26%,已用额度939562.15万元。
北向通可投资产品范围包括内地银行的人民币存款产品、内地理财公司发行的“一级”至“三级”风险等级的固定收益类、权益类公募理财产品(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除外),以及经内地公募基金管理人和内地代销银行评定为“R1”至“R4”风险等级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商品期货基金除外)。
因北向通参与门槛相对较低,在2023年8月之前北向通参与人气一直高于南向通,但随着人民币和美元利差扩大,南下投资热潮掀起,南向通的规模明显大增,在“跨境理财通2.0”实施后更是迎来爆发,参与人数也出现猛增。
不过,随着今年下半年内地市场迎来新一轮行情,国内支持性政策进一步加码,外资对内地资产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纷纷将A股的评级进行上调,加之在港展业券商的加入,南财智库研究员认为,跨境理财通的南北“热差”或将缩小,北向通或将吸引更多港澳投资者参与。
八、大湾区财富管理优势将凸显,吸引力将提高。
粤港澳大湾区为中国最富裕、最具活力和最有潜力的地区之一,随着两地互联互通的加强,大湾区财富管理优势将凸显,吸引力将提高。
跨境理财通打通三地资管市场,让大湾区内地居民可“南向”实现全球资产配置需求,给内地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低成本参与全球优秀资管公司优质产品投资的机会;港澳居民以及境外资金也可“北向”分享内地新兴经济快速发展的红利。
香港投资者可借助跨境理财通更深入分享内地高速增长的科技产业、新经济领域红利。内地于2021年推出了科创板,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以深圳为代表的大湾区内地城市已集聚了大批领先的科技创新企业,在5G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半导体、金融科技、自动化及医疗科技等领域具备领先优势。另一方面,北向通中低风险理财产品,弥补了港澳投资者在香港市场上人民币投资产品类型的空缺。
另一方面,内地投资者可以借助南向通投资在港注册的公募产品,可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财务状况配合适当的投资策略进行配置,实现多元化投资及全球化资产配置。从行业分布来看,因港股特有的上市制度以及国际市场的融入,香港市场也能够提供境外科技、互联网、新型消费、创新医药生物的相关标的。
扫描二维码立即获取《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调研报告(2024)》
咨询交流可联系:
黄子潇:huangzx@21jingji.com
唐曜华:tangyh1@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