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斌 上海报道
在多重因素影响下,隔夜美股大盘和中概股“冰火两重天”。
在此前多次创新高后,美东时间12月9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AI龙头英伟达股价下跌拖累了科技股。与此同时,中国释放了政策加力的清晰信号,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暴涨8.54%,创下9月26日以来最大涨幅,富时中国3倍做多ETF收涨23.78%。
12月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了2025年的重点工作,指出要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等。“超常规”“全方位”的罕见表述,预示着2025年宏观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会议首次提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字里行间都释放了积极信号。
创新高后美股盘整
在中国资产全线大涨之际,美股大盘在创新高后回落。
法国里昂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李徽徽对记者分析称,9日美股出现盘整,尤其是科技股回调,这主要由事件驱动,英伟达因中国反垄断审查而面临压力,这不仅影响了英伟达的股价,也为科技股整体情绪带来一些不确定性。
尽管如此,李徽徽认为科技股仍然具备巨大的长期增长潜力。随着AI、半导体、自动化等行业的持续发展,科技股的基本面依然强劲。短期的盘整和政策风险可能会抑制股价表现,但从中长期看,随着技术创新的加速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尤其是在AI、云计算、5G等领域,科技股仍具备上涨空间。市场的情绪回暖与宏观政策的逐步适应可能会为科技股提供新的动力,科技行业仍处于领先地位。
厦门·集美国际合作中心执行主任张竹然对记者表示,美股大盘股涨幅很大,目前主要是科技驱动,得益于以AI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美股市值占全球股市市值的比例不断提升。投资者可以给一个公司估值,但没办法给一场科技革命估值,先前的蒸汽机、内燃机、电力、能源革命都是如此。
中概股回升潜力依旧巨大
相对于隔夜美股大盘的平淡,中概股出现集体大涨。
在张竹然看来,中概股的大涨实质上代表了国际资本对中国市场的态度,“春江水暖鸭先知”,相对于A股和港股,中概股是国际资本更为直接的投资标的。
李徽徽对记者分析称,中概股的大涨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政策预期的变化,尤其是中国政府推出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对这些政策能够带动经济回升充满信心。中概股估值的回升,尤其是互联网科技股的上涨,反映了投资者对政策落地效果的乐观预期。很多中概股在经历了前几年的估值压缩后,目前的市盈率水平较低,部分公司仍处于价值洼地。
不过,李徽徽也提醒,估值的低位并不代表短期内会持续上涨,中概股核心驱动力仍然是政策的实际效果和企业基本面的改善。企业在创新、盈利能力、市场份额等方面的持续提升将是估值提升的根本动力。此外,政策对经济的刺激效应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尤其是民生消费领域和高科技产业的复苏。综合来看,中概股的估值虽然相对较低,但其上涨潜力依赖于政策落地效果的提升及企业基本面恢复的持续性。
目前中概股距离历史高点仍有巨大差距,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仅约为2021年历史高点的三分之一。
李徽徽分析称,中概股距离历史高点的巨大差距并非偶然,而是经济、政策和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的体现,但从长期角度看,中概股回升的潜力依然巨大。
未来中概股能否回到历史高点?李徽徽认为关键在于几个因素:首先是中国经济的稳步复苏,需要消费市场、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升级等方面的持续推动。其次是政策的有效性,特别是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落地效果。如果政策能够切实促进企业盈利的回升,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和盈利模式,企业的市值和估值将得到提升。此外,中概股的国际化战略和科技创新能力是长期回升的核心。如果中国企业能够在全球市场取得更大的份额,特别是在半导体、新能源、AI和数字经济领域,估值将得到大幅提升。最后,中美关系的缓和、国际资本流入和资本市场改革也将是中概股回升的重要推动力。
综合来看,李徽徽表示,中概股的长期前景依赖于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未来的回升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政策、基本面和国际环境的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