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韩利明 上海报道
银屑病,俗称“牛皮藓”,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该病病程迁延,易于复发,尚无治愈方法。随着寒冷的冬季到来,复发或加重的患者会明显增多。
我国银屑病患病率约为0.47%,有近700万患者深受疾病困扰,其中中重度患者占比约57.3%;关节病型银屑病在我国银屑病患者中的发生率为0.69%~5.8%。资料显示,银屑病可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等多种疾病。
除疾病本身带来的健康负担之外,2/3的银屑病患者在40岁以前发病,正是求学就业的人生关键阶段,患者往往因为红斑、鳞屑等皮肤症状而遭受他人的误解甚至歧视,带来极大心理负担。资料显示,超过60%的患者因病情反复发作、不被理解、差别对待等原因,工作或学习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李霞教授向21世纪经济报道等指出,“实现皮损全清或几乎完全清除是银屑病患者最为急迫的需求,生物制剂的应用为患者带来了希望,显著降低了其心理负担,提高了生活质量。但银屑病目前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慢性疾病,具有迁延反复的特点,需要早期干预,长程管理。”
不传染,但尚无法根治
“病情一直反复,觉得自己的末日到了,不敢穿裙子,不敢找对象。”“用过偏方激素药,抹到头皮经常会有水泡,破了会很疼,好了后再继续抹药,继续有水泡,一直反复。”“身边的朋友同事不理解,有时甚至连自己也缺乏足够的疾病认知,只能选择掩饰和逃避”……
一直以来,银屑病的治疗在全世界医学界都是一个难题。目前,银屑病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23版)》(下称“《指南》”)显示,遗传、免疫与环境因素在银屑病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中,遗传是银屑病发病的主要风险因素,约有三分之一的银屑病患者有家族史;白细胞介素23(IL⁃23)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相关的免疫通路是银屑病发病的核心机制;压力、感染、外伤、天气变化、抽烟等环境因素与银屑病的诱发、复发或加重相关。
根据李霞教授分享的信息显示,银屑病不是由传染性致病因子,如病毒、细菌、真菌或寄生虫等直接引起,不具备传染性。同时,从临床实践中追访调查近千名患者,没有发现夫妻之间传染的病例。
但根据现有的治疗方案,银屑病尚不能根治。一项在中国进行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12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访1年以上复发定义为皮损清除后有任何新的皮损出现,经治疗的银屑病患者在1年内复发高达82%。
李霞教授解释,在皮肤中存在一种细胞,叫做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也叫作TRM细胞,这种细胞存在于缓解的皮损部位,但带有疾病记忆,等再次受到刺激时,TRM细胞会通知相关的炎症因子,导致皮损在原来的地方再次复发。
“银屑病的治疗目标是实现症状和皮损的完全清除或几乎完全清除 (PASI100或PASI90)。”李霞教授解释,主要包括控制及稳定病情,减缓疾病发展进程,抑制皮损加重及瘙痒等;避免疾病复发及加重,减少药物近期与远期不良反应。控制与银屑病相关的并发症,减少共病发生;改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研发竞速
《指南》指出,根据不同类型、不同轻重程度的银屑病,治疗方法各有不同,包括外用药物治疗、光疗、系统治疗等。其中,轻度以包括维生素D3衍生物、糖皮质激素等外用治疗为主,中重度应系统治疗,对传统系统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可选择生物制剂或小分子药物治疗。
其中,生物制剂因其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已成为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的主要选择。据PDB数据,2018-2023年生物制剂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0%,销售额在银屑病用药市场占比由15.3%提升至45.4%;传统+外用等药物CAGR为3%,销售额占比由84.7%下降至54.1%。小分子靶向药物(JAK/PDE4抑制剂)整体体量较小,2023年销售额占比0.4%。
据悉,在使用生物制剂后,治疗效果达标并保持稳定6个月以上,患者有停药诉求者也可以减量维持治疗或停药,可减少单次剂量(减少20%~50%)或延长用药间隔,停药和减量应注意避开患者既往易复发或加重的季节。“当生物制剂可以干预TRM细胞时,就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复发。”李霞教授指出。
此外,若在规定的时间窗内达标,则考虑继续原治疗方案,当达到皮损清除/几乎清除等治疗目标后,应尽可能长期维持治疗。特殊情况下(如出现不良反应、计划妊娠等),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步延长给药间隔、减少用药剂量或停药,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不宜在病情易加重的季节减量或停药。
李霞教授强调,“自行减停药物是银屑病复发的危险因素。在长期管理过程中,患者应遵医嘱规范用药,谨慎减停。同时,早期干预对于银屑病患者的预后也非常重要,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皮肤症状,还能降低系统性炎症水平,减少长期累积损伤,预防或减轻共病的发生发展,为银屑病患者的健康提供全面的守护。”
东吴证券研报也曾指出,系统治疗和生物制剂尚无法满足所有需求。两项大型调查研究表明,57%接受传统药物治疗的患者和45%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的患者都存在停药问题,原因主要在于药物安全性、耐受性、有效性不足,及治疗过程中的监测负担和药物注射等问题。因此,广大银屑病患者亟需有效、安全、便捷且能有效改善瘙痒症状的新型治疗方法。
当前,在生物制剂等药物之外,口服新用药方式也在推陈出新。据天风证券研报整理,当前国际处于临床阶段的在研产品有3款口服药物,其中两款针对IL-17A靶点,一款针对IL-23靶点。此外,智翔金泰、三生国健、恒瑞医药等不少国内药企也在积极布局银屑病相关靶点在研药物,陆续进入商业化收获期,重要靶点如IL-17、IL-23及TYK2等。
Global Market数据显示全球银屑病市场规模达265亿美元。考虑到相关研发管线数量持续 提升,2022-2030年全球自免治疗药物市场有望保持8.6%的复合年增长率中高速增长。对此,天风证券研报指出,国内市场拥有更小的市场规模及更高的增速,潜力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