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欣 北京报道
12月17日,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率领香港银行公会代表团访京,并与媒体就人民币国际化、金融科技、新型欺诈、绿色金融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余伟文表示,过去一年,香港的金融体系非常稳定,特别是银行体系,目前的资本充足率约为21%,流动性覆盖率约为180%,均高于国际监管标准。另外,在联系汇率下,香港的货币市场运作顺畅。香港的股票市场也欢迎更多内地优质企业赴港上市。
“虽然外部环境的变化让未来利率的走势有些不明朗,但对香港来讲,我认为‘稳’还是最重要的。”余伟文认为,目前香港最重要的是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并做好准备应对外部挑战。在稳定的基础上,希望香港的金融业继续向好。同时,香港也会加强与内地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并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等机遇。
对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出的“如何平衡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与风险,推动金融科技在香港的健康发展?”问题,余伟文表示,为协助银行在应用新科技的利处及风险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香港金管局采取互动和持续演进(interactive and iterative)的监管方法,推出多种措施,比如金融科技监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此外,余伟文还在现场多次强调要特别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造成的欺诈问题。
采取以“风险为本”监管原则,推出金融科技监管沙盒
“如何平衡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与风险,推动金融科技在香港的健康发展?”对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提问,余伟文回应称,香港金管局为促进数字金融及金融科技发展提供有利的监管环境,采取“风险为本”的监管原则,根据有关金融活动或科技应用所衍生的风险,制定相应监管要求,提供原则为本的指引。
余伟文进一步解释称,为协助银行在应用新科技的利处及风险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香港金管局采取互动和持续演进(interactive and iterative)的监管方法,推出多种措施,比如金融科技监管沙盒。余伟文还强调,监管也需要有一定的包容性(inclusive),尤其是对中小银行的金融创新方面要有相应的包容性。
图: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右),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总裁朱立翘(左)
监管沙盒是2015年11月,英国金融监管局率先提出的创新监管理念。监管沙盒作为一个受监督的安全测试区,通过设立限制性条件和制定风险管理措施,允许企业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以真实的个人用户与企业用户为对象测试创新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有助于减少创新理念进入市场的时间与潜在成本,并降低监管的不确定性。
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总裁(银行监理)朱立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香港金管局在2016年推出金融科技监管沙盒,让银行及其伙伴科技公司在可控环境下,更早试行其金融科技项目,以便搜集项目数据及客户意见,在全面推出市场前完善产品和相应的管控措施。该沙盒推出至今,已经有超过350项金融科技项目使用,当中包括合规科技、生物认证、软令牌、优化手机应用程序等项目。监管沙盒一方面让银行较快推出金融科技产品,另一方面也让香港金管局在产品研发初期就能向相关银行提供监管意见,确保产品最终符合监管要求。
据朱立翘介绍,近年来,香港银行一直在各个领域利用人工智能来提高运营效率和改善用户体验。香港金管局注意到,银行在客户管理周期中的不同环节,即从开拓客源到维系客户,再到相关风险管理,都已经开始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除了带来变革,生成式人工智能还随之产生一定的挑战和风险,包括可解释性和模型管制等。为此,香港金管局与数码港在今年8月推出“GenA.I.沙盒”(记者注:生成式人工智能沙盒),使银行能够在风险管理框架内试验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案例。截至11月15日,香港金管局共收到超过40个测试用例。
朱立翘表示,下一步,香港金管局将审视并确定测试的优先级,预期“GenA.I.沙盒”的首轮测试将于2025年1月初开始。通过“GenA.I.沙盒”,银行能够在风险管理的框架下测试新的想法,并得到及时的监管反馈和必要的技术支持。
特别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造成的欺诈
“现在一些新的诈骗还会针对‘港漂’、香港留学生等,我们和东南亚交流,现在的诈骗非常严重,钱一旦出去就追不回来了。”余伟文对记者说道。
余伟文认为,目前与人工智能应用相关的四个关键领域(运营风险、欺诈、客户保护、对经济的影响)受到国际监管机构的密切关注,银行业应予以特别关注,尤其是欺诈领域。
2024年10月31日,余伟文在香港金融管理局与国际清算银行(BIS)联席会议“新兴技术为金融生态系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上也特别强调了欺诈问题。他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内容生成功能已被恶意行为者利用来制造新形式的欺诈。有些案例中,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来制作看似真实的深度伪造视频,诱骗人们分享个人信息或做出财务决策。“我甚至发现自己在一次虚假的媒体采访中宣传一项投资计划!”余伟文说道。
余伟文在上述会上表示,更令人担忧的是,深度伪造技术可能会被滥用来传播虚假谣言并引发公众恐慌,尤其是在市场紧张、公众信心本已薄弱的时期。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力的不断提升,金融系统的所有利益相关者迫切需要共同努力,发现和打击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滥用。通过教育提高公众意识和警惕性也同样重要。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香港金管局今年前10个月接获与诈骗相关的投诉个案683 宗,虽然较去年同期的1055宗下跌35%,但这一数字仍处于高位。为此,香港金管局推出了包括智安存、扩展“可疑账号警示”机制、网上银行和信用卡的保安措施、反数码诈骗工 作坊侦测深度伪造(Deepfake)等措施。
以反数码诈骗工作坊侦测深度伪造(Deepfake)措施为例,香港金管局表示,至今并未发现有骗徒利用深度伪造成功通过银行开户或高风险交易的身份验证,但会继续密切关注相关诈骗手段,并鼓励业界利用该局与数码港合作推出的“GenA.I.沙盒”试用更先进的深度伪造侦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