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都需治疗?国家卫健委发布会,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答21记者:大部分肺结节良性,可动态复查

2024年12月20日 18:18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贺佳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贺佳雯 北京报道

2024年12月20日,冬至前一天,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提醒公众,冬至到小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要做好防寒保暖。对于既往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要特别注意头部、脚部和颈部的保暖。雨雪天气容易导致摔伤、骨折的发生,外出时注意防滑防跌倒,尽量避免长时间在户外停留。

发布会上,南方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很多人面对自己的肺部长了结节,都会感到非常害怕和担忧。请问,是否所有的肺结节都需要治疗?不治疗是否会发生恶化?我们又该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回应称,“肺结节”是我们在医院和诊所里一种常见的就诊原因,包括很多无症状人群通过体检发现肺内结节。所谓肺结节就是肺里面出现了一个影子,CT上显示不太大,这就是结节样的影子。其实发现肺结节是CT在临床使用后非常常见的现象,相当高百分比、如百分之几十的人都会有发现肺结节的情况,而且年龄越大、肺结节出现的概率越大,有慢性肺病的患者,结节出现的概率也大。 但是根据大数据统计,大部分肺结节都是良性的,这个肺结节是恶性的比例本身就不高,所以不需要太紧张。

那肺结节是什么性质呢?王辰解释,可以用CT,特别是我们现在用的薄层CT又或者是低剂量的薄层CT来评估。所谓低剂量,也就是明显减少了辐射量的CT检查,例如平时可能做一个CT受10分辐射,低剂量的只受1-2分辐射,这样这个CT既能对结节进行诊断,又可以对结节进行动态复查,而同时又不会有太大的辐射。这就使我们对肺结节的评估手段有了很大的改进。再结合一些抽血的手段,比如结核相关检测、肿瘤标志物等指标,综合这些CT影像之外的鉴别手段,就可以协助我们,特别是一个专科医生,比较精准的判断结节的性质。

王辰表示,所以,大部分乃至绝大部分结节都是不用紧张的。反而我们常看到结节的另一种危害,就是结节本身其实没大事,而因为通过薄层CT发现了平时拍胸片看不到的结节,造成了病人的精神紧张。不要因此“心有结节”。而且医院也有对结节的鉴别诊断能力,如果对结节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我们可以动态的用低剂量CT间隔三个月、半年、一年进行复查。尤其是那些小的结节,即便是恶性病变,也是过去所说的肺癌或者癌前病变的早期阶段,在随访中处理起来也比较容易。 因此针对肺结节,首先应就医,听从大夫的建议,采取合理的办法,并应认识到大部分的结节是良性的。同时,通过就医找到最佳处理和应对结节的办法,保持心里不紧张,尤其是针对小结节,这些都是医疗上可控的。

此外,当前,互联网上有海量的健康科普信息,有的真真假假掺在一起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有的是借科普名义进行“带货”。针对这种情况,米锋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主要采取了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方面,国家卫健委持续加强优质健康科普供给。比如通过发布会,请权威专家为大家分享科学规范的健康知识信息。国家卫健委还成立了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并定期更新,发布了国家健康科普资源库第一批新媒体账号,具体名单已经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包括“健康中国”、“中国中医”、“中国疾控中心”、“中国健康教育”、“协和医生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人卫健康”、“沪小康”等8个公众号。后续国家卫健委也将继续动态调整更新,逐步吸纳更多优秀的、受欢迎的公众号加入。大家可以通过这些渠道获取权威的信息。 

另一方面,加强辟谣。针对互联网上一些健康科普的乱象,国家卫生健康委专门在官网开设了“健康科普辟谣平台”(已经上线),重点针对一些明显违背科学常识、夸大其词、移花接木的信息,定期辟谣。公众如果发现了健康谣言,或者遇到一些无法辨别真伪的健康科普信息,可以注册登录这个平台,提供相关信息的线索,比如信息涉及的主题、所在的平台、链接的地址、涉及的机构和人员等等,国家卫健委将组织力量进行核实并反馈。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