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郭聪聪 北京报道
近日,长沙银行公开披露了一起涉及金额高达17.7亿元的保证合同纠纷案件,而在此前11月份,该行还公告了另一起近6亿元的金融借款案件。
这两起案件中,长沙银行均扮演着债权人的角色。长沙银行明确表示,已对相关贷款计提了减值准备。
长沙银行有关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这起保证合同纠纷中,存在实物抵押物作为保障,并且长沙银行已向法院递交了保全申请,以期进一步维护自身权益。
既然贷款已有明确的实质性抵押或质押作为担保,贷款不能如期收回后将如何处置?
对此,中伦柏荣战略慈善与财富传承团队首席架构师杨祥博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抵押物的处置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经济下行周期,特别是在房地产寒冬之际,以房地产为主要抵押物的处置并不容易,不仅资产价值大幅缩水,而且在市场上的流动性也面临挑战,处置周期往往比较长。不仅如此,在许多情形中,债务人往往还有其他债权人,如果在同一抵押物上存在数个抵押权,其他债权人可能会申请轮候查封等情形,这些情况都会加剧抵押物的处置难度。
涉诉23.6亿元,长沙银行均为债权人
今年,长沙银行相继公告了两起涉诉案件进展情况。其中一起案件为长沙银行广州分行与深涛生活服务(广东)公司之间的17.7亿元保证合同纠纷。另一案件则涉及长沙银行作为渤海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的委托人身份,向宜华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放的5.9亿元信托贷款所引发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回溯至2019年,长沙银行广州分行与深涛生活签订了《最高额保证合同》,为长沙银行向某车企公司提供的15亿元授信额度提供了连带责任保证担保。该授信贷款涉及8份合同,到期日均为2027年4月28日。然而,深涛生活在2022年发生了重大股权变更,其股东由原来的车企公司彻底变为由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控股,这违反了合同约定,长沙银行遂提起诉讼。
近日,长沙银行公告了一审的判决结果,深涛生活需对该车企公司约17.8亿元债务(本金约14亿元,利息约3.8亿元)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对此,长沙银行有关人士表示,深涛生活作为独立法人,其股东变更并不会影响判决的执行,长沙银行将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该人士称,目前深涛生活并未提起上诉。
此外,11月,长沙银行还公告了一起渤海银行与宜华生活的近6亿元的金融借款纠纷。
本案也要追溯至2020年,彼时长沙银行作为渤海·长银第4期单一资金信托计划的委托人/受益人向渤海信托交付了 5.9 亿元信托资金,由渤海信托向宜华生活公司(已于2021年退市)发放信托贷款本金 5.9 亿元,贷款期限为 3 年,宜华生活为本信托贷款提供最高额股权质押担保和最高额质押担保,并有包括股东在内的多名自然人为该贷款提供连带保证担保。
然而,由于宜华生活未能按期偿还本息,渤海信托作为原告向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目前,宜华生活对一审判决表示不服,并已向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在上诉理由中,宜华生活对借款本金裁判无异议,但对质押物监管费存在异议,因此决定继续上诉。
多张罚单涉及信贷业务违规
针对这两起涉诉案件,长沙银行明确表示,已对相关贷款计提了减值准备。
在与宜华生活的借款纠纷中,2020年宜华生活年报显示当年营业收入为4.19亿元,同比下降了92.01%,不足往年营收的十分之一,其经营状况恶化苗头已经显现。
据企业预警通,2023年至今长沙银行共收到6张罚单,罚款总额高达1090万元,其中3张罚单更是直接指向信贷业务的违规行为。
信贷业务违规罚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23年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南监管局开出的770万元巨额罚单。该罚单列举的违法违规行为多达18项,包括违规提供土地储备融资并接受地方政府兜底、通过理财违规发放项目融资且投后管理未尽职导致资金被挪用于缴纳土地保证金、投资债权融资计划资金被挪用于购地、贷款资金违规用于购地、违规向公立医院提供融资并接受地方政府兜底、违规向房地产项目提供融资形成不良等。
依据长沙银行第三季度报告,贷款总额为5432亿元,其中关注类贷款为134.67亿元,同比增长68.91%,关注类贷款的占比也从去年同期的1.63%上涨至2024年三季度的2.48%,这一系列数据无不指向银行总贷款背后的潜藏不良风险。不过截至三季度,长沙银行已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94.71亿元,不良贷款率维持在1.16%的较低水平,同时,拨备覆盖率也保持在314%的稳健标准内,展示了该行风险控制能力处于稳健状态,不良情况整体可控。
对此长沙银行向记者回应称,将始终保持审慎稳健的姿态和如履薄冰的心态,全方位、全产品、全流程开展信用风险防控,持续夯实资产质量,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将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风险防控,特别是增强对房地产、普惠小微等领域的风险管控。多措并举开展不良处置,不断优化处置队伍建设、优化处置资源的分配和整合,提升回款效率和内催能力,为风险出清腾挪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