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过去一年,长三角展现出区域经济的韧性活力和“增长极、动力源、试验田”的责任担当。展望2025,21世纪经济报道在岁末年初之际推出特别专题,从城市、产业和数据等多方面,深度剖析长三角发展新动力,助力提升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陈归辞、柳宁馨 上海报道
12月26日上午10时整,随着沪苏湖高铁G9501次列车从上海虹桥站缓缓驶出,上海—湖州“1小时交通圈”时代正式启幕。
沪苏湖高铁由上海虹桥站引出,中间经上海松江站、位于上海青浦区的练塘站,并经位于苏州吴江区的苏州南站、盛泽站,最终进入湖州南浔站、湖州东站及湖州站,全长约163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全线通车后,上海到湖州的通行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1小时内,每天将有超100对列车往返于沪湖两地。这意味着魔都群众几乎可以以日常出门逛街的速度,去莫干山拥抱山林清风,去南浔古镇悠悠漫步,去安吉雪场快乐滑雪了!
沪苏湖“轨道朋友圈”的建成,将长三角地区交织成更紧密的交通圈。它不仅拉近了湖州、上海、苏州之间的时间距离,也为湖州及沿线苏南城镇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带来可贵的机遇。从“1小时交通圈”到“城市经济圈”,如何拥抱这一新机遇,将交通优势转为发展优势,抢滩经济增长新动力,已成为长三角高铁沿线城市迫在眉睫的新课题。
12月26日,沪苏湖高铁开通运营。G9508次列车乘务员在湖州东站站台迎接旅客。曹海轩 摄
扩围:长三角“1小时交通圈”
沪苏湖高铁是今年长三角地区开通的第4条高铁。
随着近十几年来长三角地区高铁网络的铺开,长三角地区已成为全国高铁网络最发达完善的区域之一。截至目前,长三角地区已拥有26条高铁,动车组开行范围覆盖除浙江舟山以外的所有地级城市;铁路营业里程超1.45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超7200公里。
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计划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其中,城际铁路营业里程约1500公里,长三角地区相邻大城市间及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与周边城市形成1—1.5小时城际交通圈。
沪苏湖高铁的开通,为长三角城际轨道通网再添了一条骨干线路。它在上海、苏州、湖州之间建立起一个1小时城际交通圈。同时,苏州南站的建成将填补苏州南部与周边城市没有高铁联系的空白。
沪苏湖高铁线路走向示意图。殷超 制图
“沪苏湖高铁一头连接上海铁路枢纽,一头连接宁杭高铁和合杭高铁,是长三角高铁网络体系中联网补网的重要线路,对完善区域交通路网布局,提升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体化水平意义重大。”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叶建亮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中指出,“同时,沪苏湖高铁紧沿太湖南岸,它的开通使得沿线地区有了连接上海、苏州,接入全国高铁网络的便捷通道。”
沪苏湖铁路通车后,受益最大的莫过于湖州。原先乘坐高铁在湖州与上海之间往来,需要绕道宁杭高铁和沪昆高铁,如今则可以直达,通行时间缩短了一半。湖州将成为长三角“1小时交通圈”的重要节点,并且其市内实现了所有区县高铁站线全覆盖。
与此同时,沪苏湖铁路与沪宁、盐泰锡常宜、宁杭、通苏嘉甬等线路衔接,有望形成一个“环太湖高铁圈”,串联起无锡、苏州、嘉兴、湖州及常州五个环太湖城市。
“原先我从上海回家坐高铁还是挺不方便的,因为没有直达,要从杭州绕一下。有时候是开车还是坐高铁也挺纠结的,因为时间差不多,就很尴尬。现在能直达就方便多了。”老家在湖州、在上海工作的陈女士告诉记者。
上海市民石先生对记者表示,“湖州有莫干山和南浔古镇,有朋友去过反馈不错,还挺想去打卡的。现在湖州加入到上海‘一小时旅行圈’了,周末有机会可以去看看。”
拥抱:“上海大都市圈”
“城际交通圈”连通起“城市经济圈”。
沪苏湖高铁的开通,在完善区域交通布局的同时,将推动湖州、苏州和上海的同城化进程,以及“环太湖经济圈”的协同发展,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12月26日,沪苏湖高铁开通运营。当日一列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列车驶过练塘站。李昶 摄
尤其是“上海大都市圈”的效能将更加凸显。所谓“上海大都市圈”,是以上海为圆心、1.5小时交通距离为半径画圆划定出的长三角核心城市群,目前涵盖湖州、苏州、无锡等14个城市。2022年,当时上海、江苏、浙江三地政府联合印发了《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旨在以上海为引领,带动长三角核心城市群发展,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叶建亮指出,对于龙头城市上海而言,沪苏湖高铁开通所带来的交通网络一体化水平提升,一来能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上海的交通枢纽地位;二来上海作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龙头,其跨区域资源配置的广度和深度得以进一步加强,区域中心的能级进一步提升;三来区域整体竞争能力提升,将进一步加强对上海发展的支撑作用。
对于沿线城市而言,接轨上海也将对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积极深远的影响。例如,沪苏湖同城化进程的推进,能够加速高端产业要素的空间集聚,带动生产要素和资源在沿线的优化配置。在科创合作方面,沪苏湖高铁沿线城市有望更紧密地融入G60科创走廊的建设中,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就在沪苏湖高铁开通之际,今日上午10点半,2024年第2次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在浙江省湖州市召开。联席会议强调,三省一市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加快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积极推进高层次协同、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着力提升安全发展能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抢滩:城市经济增长新动力
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上海周边城市正不断加强与上海的联动,为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注入更多活力。沪苏湖高铁开通后,沿线城市中谁将能更及时更充分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将成为下一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高铁、高速公路的开通向来被地方政府视为重大发展机遇。围绕高铁站点,地方政府往往会大展拳脚进行规划布局,希冀带动经济发展。而交通便利化给城市带来的最直接效应,就是房价的抬高。例如,2010年沪杭高铁开通,带动沿线嘉兴南站所在南湖新区的房价一年多间翻番,从原来的四五千元上涨到8000元左右。
沪苏湖高铁的建设与开通,同样极大点燃了沿线城市的热情。
沪苏湖高铁开通运营首日,首趟“乐游长三角·新韵江南古镇”品牌旅游列车游客在车厢前合影留念。刘卫兴 摄
以湖州为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湖州正借高铁之力,大力拥抱大上海、拥抱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机遇。
自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湖州已被纳入上海大都市圈,成为G60科创走廊重要节点城市、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西翼”。近几年,面向沪苏湖高铁开通的契机,湖州立足顶层战略规划,加大力度推进与上海的全面接轨。据悉,近3年,湖州主动配套上海产业链重点项目近400个,累计引进上海地区3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50多个。
在高铁开通前夕,湖州密集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包括《湖州市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西翼行动计划(2024-2030年)》、《湖州南太湖科创走廊发展规划(2024—2030年)》、长三角科创枢纽城市建设方案、加快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政策等。
根据上述规划,围绕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西翼”,湖州将重点建设绿色智造廊道、绿色科创廊道、绿色开放廊道。同时,湖州也将积极建设南太湖科创走廊,以西塞科学谷为核心,沿宁杭高铁、沪苏湖高铁布局两条科创发展带。
今年,在沪苏湖高铁开通预期下,湖州已与沪苏成功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合作。据悉,湖州从沪苏方向引进3亿元以上项目超70个,涵盖区域合作、制造业、外资、科技、人才、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总投资达到675.2亿元,其中,八大新兴产业的项目占比达到45%以上。
产业合作方面,南太湖新区与上海张江高科合作共建半导体产业园,累计签约优质项目33个;南浔区与上海临港集团合作,共同打造长三角泛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园。湖州也将高质量建设14个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精准对接上海大商务、大金融、大会展功能,主动提供配套服务。此外,湖州还将与上海开展农产品、绿色金融等方面的合作。
高铁开通前夕,湖州还在上海举办了“上海活动周”,湖州市委书记陈浩带队与企业、商会、高校、社区等进行对接与交流。湖州方面表示,将设立20亿元人才基金、发放“高铁年卡”及“人才一卡通”,支持在沪高层次人才来湖创业、来湖入乡发展。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夏学民认为,沪苏湖高铁开通后,高速流转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将进一步弱化“一市三省”行政边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向纵深迈进,甚至可能催生“省市一体,条抓块统”新格局。
沪苏湖高铁开通后沿线城市应如何充分把握这一利好?叶建亮表示,对于长三角二线城市甚至更低能级的城镇而言,重点是扬长避短,借助交通便利化来更好的发挥比较优势。比如,承接中心城市非核心功能,构建区域性物流基地,与中心城市开展“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生产+服务”的错位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