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洁 实习生杨心怡 广州报道
临近年底,李悦打开一个惯用的视频网站,首页给她推荐一个2025年经济学课程。令她吃惊的是,这个课程明显涨价了。
“我报了这个老师的三门课,之前一节课大概在30—40分钟一节,平均一节课5元。”李悦说,“而新的课程,我用了一个4.5折的券之后,竟然还需要平均10元一节。”
犹豫再三,李悦还是报了这门课,“毕竟比起其他消费,互联网课程还是不算贵的。”
和李悦一样,越来越多青年人开始上“网课”,他们报的课程也不仅局限于相对实用的经济、职业类课程,也会选择哲学、艺术、心理、诗歌等课程。
目前大四的许俊就是如此。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进入大学后不久,在一位大学老师的推荐之下开始关注网上的哲学和心理付费课程,“这些课程能够让我思考人生的意义,探索更深层次的自我。”
进入2024年底,青年人的消费热点开始从热衷于特种兵式旅游、追捧明星演唱会等向其他方向转移,如逛公园、City Walk、上互联网课程等,这些消费不高的活动,不仅能让青年人放松自我,还让他们有了新的渠道去尝试寻找自我,由此成为青年人的消费新宠。
消费爱好转向
几个月之前,家在广东的李悦买到一张打了7折的演唱会门票,但在年底举办的一场老牌歌星演唱会最低能找到5折的门票,让李悦感慨演唱会的热度不如去年。
“我发现演唱会现在分成几个梯度。国内最知名的几位歌手,演唱会最贵的一两档都有票。也很知名但不是市场最受欢迎的那类歌手,最便宜的票加个150元也能买到,大概700、800元就能入场。剩下的就不能比了,大部分是打折,最低还能打到4到5折。”李悦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一些歌手的演唱会门票只需要200元左右就能入场。
李悦的感受并不完全准确,以演唱会为代表的各类演出的热度仍然持续。大麦平台数据显示,10月1日—10月6日,全国总演出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28%,其中演唱会场次和观演人次较去年同期均翻倍。此外,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信息采集平台监测和调研测算,今年三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达17.33万场,同比增长16.27%,票房收入更是飙升41.10%,达到208.10亿元。
不过,随着提供场次的增加,演出的“冷热不均”更为明显,一些演唱会临近开演前大幅打折也更为普遍。此外,在“跟着演唱会去旅行”之外,2024年“跟着体育比赛去旅行”也红火起来,某种程度上也吸引了年轻人的注意力。
和演出、体育比赛相比,电影行业更需要年轻人。根据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灯塔研究院发布了《2024中国电影观众变化趋势报告》,在2018年和2019年,青少年及20—24岁观众的合计占比为38%,而到了2023年降到了24%,今年截至目前则仅剩21%。
灯塔专业版显示,截至12月20日,2024年全年电影市场票房为414亿元,与2023年全年的549亿元相比,出现大幅下降。因此,电影行业如何“拉新”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青年人不再消费。事实上,尽管不少网站上开始流行省钱的帖子和视频,但我国的人均消费支出仍然呈现正增长,其中青年人仍然是消费的主力军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631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6%,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5.3%。
从前三季度各地的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来看,有30个省份呈现正增长,同比增幅超过6%的省份有14个。另外,今年前三季度,教育文化娱乐、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似美容美发、宠物护理这类无法归入其他七大类服务支出的费用)都出现同比超过10%的增幅,而这类消费是青年人所偏好的。
互联网课程热度提升
那么,青年人是否有新的消费热点?
互联网课程或许是其中之一。李悦表示,2024年以来,她报了不下10门互联网课程。“互联网课贵的200、300元,便宜的几十元,就算报了这么多课程,总花费也在2000元左右,还不如一场知名歌手最贵一档演唱会的门票钱。这些课程既包括相对实用的政治、经济分析课,也包括艺术、诗歌、哲学课。”
和李悦一样,将兴趣转向互联网课程的青年人并不少,张婷就是其中一位。
“我在互联网公司工作,觉得工作压力实在太大,生活节奏又快,感觉总是被生活推着走。后来,我开始意识到,单纯的娱乐和社交没办法满足我的精神需求。有一次偶然看到一门心理学课程,我就决定试试,结果发现它不仅帮我更好地理解自己,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应对压力。从那时起,我对哲学、艺术和心理学的兴趣就愈发浓厚了。”张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婷表示,互联网课程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在工作之余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她可以承受一门课的价格(年费)在几百到一千元之间。“我认为这绝对是一种投资,尤其是对心理健康和自我成长的投资。这些课程不仅能帮助我更好地管理压力和情绪,还能让我在工作中更加从容自信。最重要的是,提升了我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
许俊也愿意为满意的互联网课程付费,不过他表示,作为一位学生,价格肯定是考虑的重点,一门课程通常是在200元以内(年费)比较合适。
相对于其他娱乐,非职业培训类的互联网课程整体费用并不算贵。不少课程平均下来一节课大概在4—12元之间,一门课程的总费用一般从数十元到600元不等。
因此,这些互联网课程不仅受大学生追捧,不少已经工作的青年人也成为新的用户。王慧是一名高校年轻的教师,她一直对哲学和艺术感兴趣,但最初主要是通过书籍和课堂教学来接触。随着网络学习的普及,她发现网上有很多专业且系统的课程,能够让她在碎片化时间里深度学习。
“这种方式既能拓宽学术视野,又能提升个人修养。如果一门课程能为我提供有价值的知识和思想,价格高一些我也能接受,毕竟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不断地自我成长,丰富自己的内涵。哲学和艺术课程能帮助我更深刻地思考人生,也能带来教学上的灵感,为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去投资是值得的。”王慧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为精神成长买单
在采访的过程中,不少青年人将购买互联网课程称为“投资”,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为何青年人愿意为互联网课程买单的原因。
“互联网课程,尤其是哲学、心理学这一类,我认为这是对自我成长的投资。通过这些课程,我希望能更好地理解自己,提升情商和思维能力。”许俊说。
另外,越来越便捷的获得专业课程的渠道,也是青年人愿意购买互联网课程的原因之一。
李悦表示,她发现最近几年一些知名教授、诗人,甚至教材主编都在网络上开设视频课程,这些课程不仅仅可以试看,还可以比较,同时每一集讲什么一般都有介绍。“比如同为历史课程,我在一个视频网站上可以找到十几门课,可以比较看看自己喜欢哪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经济学、职业培训一类可以实际运用的课程颇受欢迎,但一些并不能马上使用,比如哲学、艺术、文学鉴赏一类的课程,也频频登上视频网站的热门榜,说明人们的兴趣开始调整,越来越愿意为精神成长买单。
“有很多课程是大学无法获得的,选择这些课程是因为它们能让我超越课本知识,哲学让我对世界和自我有了更多的思考,艺术课程则让我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许俊说。
另外一个问题不能忽视。有不少已经工作的青年人谈到职场压力下的自我应对问题,而报互联网课程是她们应对的手段之一。
张婷表示,现代职场竞争激烈,压力常常让人感到焦虑和迷茫,而这些课程让她有了一个更清晰的方向。比如,哲学和艺术课程可以使得她从更高的层次审视自己,超越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思考更宏大的主题,这种深度的思考和情感的滋养,让她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心灵满足。
王慧表示,作为教师,她的工作有时会让人感到身心疲惫,这时候哲学给了她思考生命和教育意义的空间,艺术则带来心灵上的滋养,心理学让她学会如何在高压的教学环境中保持冷静和同理心,如何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中找到自我。“我认为这些课程不只是知识的学习,它们进一步提升了个人的内在价值。”
另外,这些非实用性的课程,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青年人新的社交圈子。
“有时候参加这些课程会和一些同学或者兴趣相投的人建立联系。尤其是在一些互动性强的线上课程里,大家一起讨论问题、分享想法,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许俊说。
张婷表示,她确实有考虑过通过这些课程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尤其是线上课程中的社群互动。此外,线下的课程和活动,也为她提供了认识志同道合朋友的机会。“这些课程不仅提供了知识,也提供了情感上的支持。未来,随着人们对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的重视,我认为这种消费会越来越普遍。”
(应采访者要求,李悦、许俊、张婷、王慧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