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赛男 上海报道
从1994年左右改制成立至今已有30年历史的京东方集团,自2004年收购韩国现代TFT-LCD进入显示行业,从最初的5代线,到后来在合肥建设6代线,如今已成长为拥有18家半导体显示产业链企业的规模,包括LCD和OLED显示器件,同时,公司还有6家全球终端服务平台。
“要管理好这些产线,我们必须拥抱智能制造”,谈及时下最受关注的AI+制造,京东方执委会委员、副总裁贠向南近日在与媒体交流时表示,京东方开展智能制造完全是基于自身需求,水到渠成的结果。“由于全球化布局,我们涉及生产、销售、供应链等全流程,再加上相关行业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拥抱智能制造”,在此能力基础之上,京东方结合发展战略,持续推动数字化变革、AI与制造的融合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
贠向南对此还介绍称,“我们有明确的AI+战略发展方向,其中AI+制造聚焦三个关键词:效率、质量、成本。”
在其看来,AI+产品重点关注功能、形态、场景;AI+运营侧重运营决策、运营质量和运营成本,从而形成一套AI战略规划;而AI+制造的目标,一是提升制造运营重点场景效能,二是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三是管控好全流程品质,并做好相应的解决方案、设备、连接网络建设和数据管理等一系列工作。
“比如我们独立开发的智慧质检平台,屏幕的品质要求包括电学、光学、色彩和品味,在复杂的生产过程中设备状态、温湿差、静电、不良等因素均会造成影响,从之前靠人工比对,逐渐过渡到自动化检测,现在通过该系统不但可沉淀人员经验,更重要的是利用大数据训练不仅能发现问题还能洞察趋势,经推理系统形成模型,植入到每个工厂和管理体系,形成全品质全流程管理体系。”贠向南举例说。
该平台系京东方旗下软件公司北京中祥英科技有限公司联手京东方制造中心自主开发。
“这些系统是开源的,我们自主开发解决痛点问题的同时,欢迎各方通过开源共创,在大模型、智能化功能等方面合作共建,使整个场景更加完善。新的一年,我们会持续推广这些理念,这对上下游和京东方自身都大有裨益。”贠向南透露。
关于AI+的具体应用,京东方聚焦于运用AI技术在垂直领域解决自身痛点。AI+主要有助于解决两大问题:一是人效问题,大规模高科技制造工作负荷高,对经验和技术要求高,同行业对于效率极致要求存在很大挑战。AI能够让检测员工从重复的看屏、维护调试工作中解放出来,解决人难以长时间专注的问题,保留员工智力资本。同时,能提供预判能力,例如通过学习大数据积累,无需建立公式,即可依据设备参数匹配品质成果,一旦参数趋势变化,系统便能提示并动态调整。
二是预判功能。AI可与设备联动,在产品设计、工艺功能、设备管理以及品质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不断为公司创造收益。
“比如在产品设计方面,京东方采用工业仿真软件,以往需一次性投入大量玻璃进行验证,耗时两周才能知晓结果,如今可录入各种数据进行学习培训,在无实物投入时便能大致预估产品特性、光学色学基础,这在设计端即强化了品质管控。”贠向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
而在设备装备方面,玻璃在生产过程中要历经酸碱、镀膜、高低温等众多环节,设备变化靠人工点检难以完善动态管理,而如今借助系统化与 AI+技术,可高效监控设备参数并动态调整工艺参数,结合自动化系统化,保障质量不断提升。
在谈及新技术如何适配传统产线时,贠向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新技术与传统产线在质量管控方面并不矛盾,关键还是在于人,要懂工艺技术与品质管理需求,同时转译借助系统化方式延伸和提升管控能力,使其更具动态性、高效性与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