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经济“划重点” 消费、制造业、外资外贸将如何出招?

2025年01月01日 05:00   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梁施婷

2024年12月30日,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全会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坚决夯实“稳”的基本盘,加快打造“进”的动力源,抓紧抓实工业、投资、消费、进出口等工作,持续增强动力、挖掘潜力、释放活力。

回顾2024年,广东在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939.18亿元,同比增长3.4%。如无意外,广东全年GDP将突破14万亿元,较上年13.57万亿元实现新的突破。

深圳社科院副研究员张国平认为:“广东经济的稳定增长为全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制造业产业在广东经济中占据重要规模,制造业产业稳定运行保障产业链上下游正常运转,从而带动区域以及全国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在全国起到了规模支撑、产业引领、带动就业和消费、促进经济循环的作用。”

2025年,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内部挑战依然存在,“经济第一大省”将如何穿越周期再启新篇?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提出十项具体措施,包括: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强化重大项目牵引带动、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见效、更大力度稳外贸稳外资、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等等。涉及消费、投资、外贸外资、城乡发展、深化改革等多个方面。

其中,强调要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更大力度推进“两新”工作,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激发消费潜力。要强化重大项目牵引带动,落实国家“两重”政策,做深做细前期工作,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持续扩大有效益的投资。要更大力度稳外贸稳外资,全力稳住国际市场份额,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图片来源:新华社

扩消费:加大“两新”“两重”力度提振内需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大力提振消费”是2025年首要任务。

刺激消费、提振内需也是广东2025年经济工作重中之重。

会议部署,广东2025年要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更大力度推进“两新”工作,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激发消费潜力。

事实上,拥有1.5亿实时人口的庞大市场,广东消费潜力巨大。2024年四季度,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出台,广东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回暖势头。2024年10月,广东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7%,比上月加快3个百分点,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保持较快增长。

张国平表示,从消费场景来看,广东应加大新兴领域的消费扶持,比如失能人员、病人、老人对智能家居的需求较大;从地区上看,非珠三角地区对家电、新能源汽车的置换需求还有不少空间。“促进消费关键要让消费者手里有钱,而制造业是关键。制造业升级,一方面激活经济有钱挣,另一方面赚的钱有地方花,收入增长以后消费才能转动起来。”

投资是内需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会议强调,要强化重大项目牵引带动,认真落实国家“两重”政策,做深做细前期工作,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持续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不少专家认为,能源、交通等一些具有长期盈利能力的项目,将成为向民间资本开放的重要领域。

事实上,广东2024年安排的1508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民间资本是财政支出压力不断加大下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力量。以核电为例,2024年获核准的陆丰核电项目,民资股比达到10%。

“民间投资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军,尤其在广东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谢宝剑表示,通过必要的投资拉动消费,同时也要优化市场环境,为民营企业松绑,保护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打消民营企业家投资顾虑。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的广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首次提及要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所谓零基预算,是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不考虑部门单位往年预算情况,按实际需要来编制预算。通过从零开始评估各项支出,可以打破“基数+增长”预算模式下的固有支出结构,优化预算支出结构,使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在受访专家看来,当前,投资效益不高导致供需错配和供给效率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在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民生领域以及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高端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仍有短板。广东提高投资效益,目的在于“补短板、增后劲”,加大“两新”“两重”力度提振内需。

谋新局:制造业当家含“科”量跃升

全会召开前夕,广州开发区120个重大项目竣工投试产,其中40个重大项目签约,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低空经济及商业航天等多个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在岭南大地已经转化落地为实实在在的新产业。

过去一年,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无论在产业布局的广度,还是产业链扎根的深度均有显著成果。

比如在低空经济领域,广东已培育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数据统计显示,深圳和广州低空经济企业数量分列全国第一和第二位。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已集聚全国30%以上低空经济企业,汇集了亿航智能、小鹏汇天、大疆创新、丰翼科技等全国头部企业,并创下多个全国第一。

2025年,广东围绕科技创新着墨颇多,以此夯实制造业当家的基本盘。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大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张国平认为,随着广东的科技创新逐渐走向“无人区”,应加快完善创新平台、人才支撑和产业生态,以及国际性、复合型人才及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重视小微企业的创新。

以中试平台为例,广东提出到2025年,建成30至50家功能定位清晰、服务实力强劲、运营管理高效、战略意义显著的省中试平台,让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向产业转化。

“比如高性能的芯片,我们现在虽然在成熟制程上已经有很大的突破,但在先进制程上,人工智能芯片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但是,这种成长不是几个企业可以搞定的。通过一些共有的研发平台,中小企业支付一定的费用就获取,减少研发的重复投入。”张国平说。

新产业蓬勃向上,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也是新质生产力。时至今日,广东的家电、家居建材、轻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的出口在世界保持领先。

会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一体推进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4年,广东财政专门安排39.4亿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及产业基础再造等工作。此外2024年广州有16家企业入选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数字化牵引单位名单,涉及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工业母机和机器人、时尚美妆、定制家居等产业。这些企业单位将按供应链模式和产业链模式,在各自细分行业组建“1+1+N”产业生态联合体,为中小企业提供一揽子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

“一些服装企业采用了自动化的设备,生产效率是非常高的,而且良品率非常高,剪裁精细化的误差是非常小的。”张国平认为,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也可以成为新质生产力。

传统产业跃“级”、新兴产业聚“势”、未来产业谋“远”的同时,新旧动能也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岭南大地形成合力,为岭南大地提供了澎湃的动能。当此全球产业竞争白热化之时,广东坚定地选择深耕未来谋新质。

稳外贸:从产品出海转向产业链出海

不少分析认为,外部环境是2025年我国经济的最大不确定性。

广东省外贸依存度超过60%。广东提出,2025年要更大力度稳外贸稳外资,全力稳住国际市场份额,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4年1~11月,广东外贸进出口达8.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成为全国前十外贸大省中唯一两位数增长的省份,对全国外贸增长贡献率达40.9%。全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有望突破9万亿元。

近期,广东出台二十条措施聚焦支持广东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持广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助力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持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等五个方面,打出稳外贸促便利“组合拳”。

受访专家认为,广东中间品占外贸整体超五成,稳定外贸应加快扩大中间品贸易规模,从产品出海转向产业链出海。

“大力鼓励非核心产业链上的企业走出去,更好地把握国际市场的机遇和机会,政府做好相应配套服务和支持工作,更好地维护企业在海外利益,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不断锚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不断地适时调整方向和策略,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谢宝剑认为。

稳定外贸外资也需要发挥港澳作为贸易桥梁角色。在产业上,港澳地区在科技研发、设计创意等领域有一定的优势,与广东的产业升级需求相结合,能够创造出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港澳地区与广东在贸易自由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探索。

例如,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合作平台实施了特殊的关税政策、贸易便利化措施等。这些政策创新降低了贸易成本,提高了贸易效率,使广东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地位更加稳固。

2025年,广东聚焦发展世界级湾区提出一系列工作。会议明确,要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见效,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建设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张国平认为,克服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广东仍有不少有利条件。广东省有非常雄厚的产业基础和非常强大的产业配套,可以非常迅速地响应市场需求。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型科研院所,具有强大的转化能力。在政策上,有力的政策制定和及时的出台,能够帮助企业运转,激发企业活力。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