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 广州报道
2017年,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官宣,将在肇庆打造其全球首个整车生产基地。
多年以后,面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崛起的“造车新势力”,何小鹏或许仍会回想起2017年落子肇庆的那个决定——小鹏汽车凭借肇庆工厂生产的MONA M03交出“史上最强”三季报,并在2024年12月创造了单月交付量新高,同比增长82%。
而肇庆,也因这个决定,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度绑定——自此之后,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快速崛起,形成了围绕小鹏汽车、宁德时代“双核”,覆盖整车、动力电池、电机及电控、汽车电子及智能网联部件、汽车装备等全链条的产业集群。
实际上,当“珠三角”概念在1994年首次被提出时,肇庆GDP还一度超过东莞,直到2000年后,肇庆的发展就不及兄弟城市“指数型增长”,开始长期徘徊在珠三角“吊车尾”位置。如今,肇庆凭借自身在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亮眼成绩,加快崛起成为珠三角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2024年前三季度,肇庆全市21个制造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近六成,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产业录得双位数的增长;同时,重点项目投资用9个月“跑完”全年目标,先进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5.9%,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5.9%。
动能的转换是一场接力赛、耐力赛,虽不看一时的得失,但足以反映城市抢抓新赛道、新机遇的实力和潜力。在竞争者众的当下,新能源产业能否成为肇庆蜕变的起点?一切还犹未可知。但至少,肇庆已经站上了跑道。
造一座千亿“汽车城”
2017年前后,当“造车新势力”小鹏有意在广东增资扩产的消息传出时,肇庆并非唯一一家抛出橄榄枝的城市。最后为什么选择肇庆?时任小鹏汽车总裁的夏珩曾在公开活动上给出过答案:政府服务、产业配套、交通基建。
“珠三角一直是华南汽车制造的核心区域,小鹏汽车锁定珠三角,可充分利用周边成熟的汽车生产配套,我们希望实现研发与制造的一体管理。肇庆市多条高速路、铁路和水路贯穿全境,距广州核心城区50公里,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研发团队与生产制造团队的充分沟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有效保障了我们的产品进度。”夏珩说。
当然,还有肇庆当地政府的“决心”——彼时,肇庆提出,“举全市之力支持小鹏汽车在肇庆的发展,全面做好企业服务”。
实际上,肇庆早在2010年就已经瞄准了新能源产业,彼时的“准万亿城市”深圳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到201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产值超过800亿元的目标。而当时肇庆全市的GDP也才达到846.34亿元。
深圳的目标或许给了肇庆启发。2010年3月,肇庆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支持发展新能源电动车产业、环保产业和新材料产业。
不少企业也开始在肇庆布局新能源产业。金晟新能源最初从事的是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务,而后转型至废旧锂电池综合回收利用。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金晟新能源的估值已经超过120亿元人民币,并于2024年末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玛西尔电动车也将生产基地搬入肇庆高新区,这家“中国最大规模特种电动车制造商”,将电池、电机、充电器、控制器等高科技组件的自主研发生产技术带入了肇庆。
政策引导叠加产业转型,肇庆这座原本的金属加工重镇开始转型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这或许也为小鹏汽车的入驻埋下了伏笔。
2017年5月,小鹏将总投资100亿元的生产基地签约落户在了肇庆高新区。4个月后,《肇庆市实施工业发展“366”工程五年(2017—2021年)行动方案》出台,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列为肇庆三大主导产业之一。
小鹏也没有让肇庆失望。自小鹏肇庆工厂2020年5月正式投产以来,2020—2022年,肇庆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达到1.8380万辆、8.4600万辆和13.0516万辆,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7.3%、40.2%、26.2%,连续3年实现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不止于此,小鹏的落户还带来了更多增量。2021年2月,宁德时代动力及储能电池肇庆项目(一期)正式签约落地肇庆,首期投资120亿元。
围绕小鹏与宁德时代两大链主企业招商引资,也成为这几年肇庆撬动新能源工业发展的重要工作。“这几年招商的主要工作就是围绕这两家链主补链。2024年上半年,当地主业项目投资额增长了5成以上,我们手下的招商小组也敲定下几个10亿元以上项目。”从事招商工作的何铭(化名)透露。
直至2023年,肇庆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已集聚规上企业92家,实现总产值818.2亿元,珠三角又一座近千亿的新能源“汽车城”拔地而起。
做实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进入2024年,新能源行业的淘汰赛还在继续。挤上“牌桌”的肇庆,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牌局。
仅就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突破1000万辆。其中,深圳、西安、上海三城预计保持百万量级,合肥、重庆有望新晋百万俱乐部,长沙、常州、柳州、郑州等城市产量紧随其后闯入50万~100万辆区间。仅一年时间,各梯度均迎来新的城市面孔,全国“新能源汽车之城”版图再次迎来变化。
而同期,2024年1~11月,肇庆以新能源汽车、储能、电子信息等为支柱的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3%,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6.4%,规上工业整体延续低位运行。
竞争压力摆在眼前,同时面对国内需求不足、外部压力加大的复杂形势,肇庆还需要更多“筹码”。得益于产业链精准招商,2024年1~11月,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1%的背景下,肇庆制造业投资实现3.7%的正增长。
谈及小城招商的“秘籍”,何铭直言,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背景下,各地未经批准不得实施选择性、差异化财政奖励或者补贴,“拼钱”不占优势的中小城市,更要用服务“靠前一步”补齐短板。
对此,何铭表示,肇庆非常注重帮企业打造完善的产业生态。在造车新势力落地后,肇庆将整条产业链详细拆解开来,绘制了一张产业图谱,哪个环节缺失,就去进行针对性招引,并帮助上下游企业完成供需市场对接。
“以后,小城招商更加拼营商环境软实力。”何铭认为,完善的产业生态能强化企业的供应链安全,降低经营成本,其盈利能力增强后,基金需求自然会被弱化。
而制造业投资加速为肇庆带来的积极影响也逐步在后期显现。2024年刚开年,小鹏汽车就宣布投入超亿元,升级肇庆基地现有整车生产线。2024年,MONA M03与P7+两款车型的上市,直接拉动小鹏汽车单月交付量连续4个月创历史新高。2024年全年,小鹏汽车共计交付新车190068辆,同比增长超30%。
金融数据也给出了增长的信号。数据显示,2024年1—9月,肇庆市制造业新增贷款占企业新增贷款总额的比例达到50.0%,不仅占比持续上升,而且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明显高于省、市制造业整体贷款增速。
除了快速发展的制造业,肇庆的交通、文旅与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了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四通八达的肇庆东站,正为东西板块带来绵延不绝的资源。2024年,“大湾区1号地铁”打通了广东的东西横向动脉。从肇庆东站出发,一个半小时内可先后抵达佛山、广州、东莞、惠州。展望2027年,广东西部纵向延伸的珠肇高铁即将建成,从肇庆东站出发,36分钟内可先后抵达广州新机场、佛山、江门和珠海。
肇庆县域经济发展也呈现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德庆县发展风机特色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40亿元;四会市围绕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成长为广东第二个全国百强县。肇庆县域经济发展形成良好态势,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支柱产业,为快速成长打开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