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上旬,创始人张林带队的智驾企业福瑞泰克,更新港交所上市资料。
过去三年,张林团队共融资9次,光2024年就完成了三轮,其主要营业地在浙江乌镇。
2024年5月,在IPO前的最后一轮融资中,福瑞泰克配发4.13%股权,获得2.5亿元资金。据此计算,其估值为60亿元。
作为董事长、CEO,今年56岁的张林,为单一最大股东集团成员,与宁波骏马、杭州励同为一致行动人。单一最大股东集团持股23%,控制44.13%的表决权。
一旦完成上市,张林团队计划,将所得资金用于一体机、4D成像雷达、行泊一体解决方案等产品,拓宽护城河。
增收减利
2024年,是智能驾驶产品爆发大年。众多车企以“智驾”为卖点,抢夺消费者。踩中风口的张林团队,客户规模扩大。
截至2024年6月底,其智驾方案已经被158万台汽车使用,累计获得的定点项目超过280个。
吉利、上汽通用五菱、红旗、长安、问界、哪吒、东风日产等车企,均是其客户。
比如,五菱凯捷混动铂金版就搭载了福瑞泰克ODIN解决方案,可以实现自适应巡航控制和车道保持辅助等功能。
车企抬轿,福瑞泰克的收入快速增长。其2021年营收仅3.33亿元,2024年上半年就有3.12亿元。
该公司仍未实现盈利。2023年亏损3.19亿元,2024年上半年又亏了2.78亿元。
毛利率呈下降趋势,2024年上半年仅有6%。
研发支出是大头,1至6月,其研发费用为1.87亿元,占收入的60%。
在车企面前,作为供应商,福瑞泰克的话语权偏低。车企忙着打“价格战”,压缩零件成本,挤压供应商的利润。
“我们的客户,尤其是汽车OEM,对其供应商,拥有强大的议价能力,他们是大企业,采购标准严苛,且可能拥有具有竞争力的内部解决方案。”
招股书称,某些客户,可能会在量产阶段要求公司降价,这会影响毛利率。
自身处于营运扩张和规模扩大的早期阶段,采购、研发及人才方面的投资较大。
为了扭亏为盈,管理层开源节流。
一是深化与OEM客户合作、拓展新市场,以推动收入增长;二是通过提高规模经济效益、精简成本、优化供应链、稳定客户关系等动作提高毛利。
背靠大树
福瑞泰克的发展,离不开吉利控股的支持。
2016年,公司成立第一年,吉利控股旗下亿咖通就对其青睐有加,斥资入股,获得16%股份,成为第三大股东。
2020年,李书福旗下宁波骏马投资公司,以8959.97万元的价格,从原始股东胡钢手中购入25%股份。
经历多轮融资和股权变动后,IPO前,宁波骏马仍为福瑞泰克第一大机构股东,持股12.3%。
值得注意的是,张林本人具体持股比例,招股书并未披露,同花顺数据显示,经穿透,仅持股1%。
除了给钱,吉利系也给资源、给订单。
早在2022年,福瑞泰克就为吉利博越L车型提供了自动泊车与高速导航辅助结合的方案。
这成为公司标杆案例之一。
2023年,吉利集团一跃成为福瑞泰克单一最大客户,贡献3.93亿元收入,占总收入的四成。
未来三年,这个情况很难有改变。招股书显示,2025年至2027年,公司向吉利控股及其联系人提供产品及服务的上限分别为11.15亿元、13.30亿元、15.48亿元。
福瑞泰克的收入,依赖大客户。2023年、2024年上半年,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均占总收入的八成左右。
“来自这些客户收入的任何损失或大幅减少,或无法吸引新客户,均可能对我们的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招股书称。
阵容豪华
福瑞泰克的创始团队阵容豪华,核心成员均在汽车圈摸爬滚打多年,经验丰富。
一把手张林,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流体传动及控制双学士学位,后赴美深造,在密歇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他深耕汽车行业近30年,曾在Stellantis担任工程经理,于2011年进入吉利控股,担任副总裁,负责海外营销和工厂建设工作。
首席科学家沈骏强,也是一位博士,曾就职于德尔福主动安全产品开发团队,现在全面负责福瑞泰克的研发工作。
联席秘书郭瓅,负责投融资事务,曾担任某豪华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投融资总监。
三人带队,福瑞泰克一路狂奔。
张林团队认为,自动驾驶完全替代人类驾驶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在未来10年甚至15年内,完全替代人类驾驶的可能性不大。
于是,福瑞泰克选择了一条渐进式发展的道路。
在同行聚焦L3、L4等高阶智驾级别时,福瑞泰克选择从功能相对简单的L1、L2级切入,在落地的过程中持续迭代,逐步达到L4级别。
目标远大,现实骨感。
连年亏损的福瑞泰克,尚无自我造血能力,主要靠融资维持运营和生产。
据记者统计,2021年至2024年6月,其累计获得近21亿元资金,但已经使用了约87%。
截至2024年6月末,手中现金即等价物余额仅2.77亿元,仅能勉强维持一年经营。
手头捉襟见肘,张林团队放手一搏,冲击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