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
港交所最新披露,医药龙头恒瑞医药正式递交上市申请,拟赴港上市,未来有望实现“A+H”两地上市,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花旗及华泰国际。
招股书介绍,恒瑞医药是一家根植中国、全球领先的创新型制药企业。针对此次递交港股上市申请,恒瑞医药表示,首先,H股上市可以有效扩大国际知名度。香港资本市场的国际投资者基础广泛,有助于提升公司在全球医药行业的品牌影响力;其次,可以优化资本结构。通过 H 股发行获得新的融资渠道,为公司多元化融资提供助力;再者,可以增强全球化布局。香港上市有助于公司拓展海外业务和国际研发合作,进一步实现海外市场的突破。
此次H股发行,恒瑞拟将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用于公司的研发计划,在中国和海外市场建设新生产和研发设施及扩大或升级公司在中国的现有生产设施以及营运资金和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对此,有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当前全球医药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恒瑞医药这一举措将有助于其加快新药研发和市场推广的步伐,进一步巩固其在创新药物领域的领先地位。
“恒瑞医药的港股上市计划,对公司自身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也为投资者开辟了一条分享中国医药行业成长果实的通道。通过香港资本市场,恒瑞医药能够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者,这将有助于公司未来在全球医药市场的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该分析师说。
香港IPO市场复苏?
近年来,中国创新药产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创新药体系已基本形成。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1年国内共有89款创新药获批,其中生物药创新药31款,化药创新药46款,中药创新药12款。
这表明中国本土企业在多个技术领域已与国际药企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领域如肿瘤治疗领域,中国创新药的获批数量已与美国相当。此外,根据咨询机构数据,2022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1484亿元,显示出中国创新药上市数量的逐年增加和药品创新环境的进一步完善。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明确支持下,香港正积极构建国际医疗和生物科技中心,以巩固其作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地位。香港汇聚了全球顶尖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且在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产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例如,香港科技大学自1991年成立以来,师生共创办了超过1800家初创公司,其中包括至少9家独角兽企业和11家成功上市或被并购的公司。
此外,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曾着重指出创科体系构建的重要性,数码港成功孵化的“移动机器人分药器”及“唤氧器”等创新产品,充分彰显了香港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丰硕成果。
2024 年香港新股市场经历了先抑后扬的过程,前三个季度放缓后,在 9 月因美联储降息、内地经济刺激方案出台以及超大型新股上市而渐趋活跃,全年融资额显著超过 2023 年。尽管新股数量仍处于多年低位,但融资总额的增长表明市场在大型项目上取得了突破。新股市场亮点纷呈,不仅首次迎来了特专科技公司的上市,GEM新股也在时隔两年后重新亮相,更有首宗de-SPAC上市案例以及多家由香港特区政府引进的重点企业成功登陆股市。
根据香港投资推广署披露,2025年预计将有更多大型公司选择在香港上市,这主要得益于中国证监会的鼓励以及内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之香港固有的上市优势,使得香港作为上市目的地的吸引力不断增强。而回顾2024年,香港共有71宗IPO,虽然数量较2023年轻微下降3%,集资额达到875亿港元,同比大幅上升89%,全球排名第四。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创新药企的需求增加,不少创新药企选择赴港上市。例如,2022年初至今,已有3家药企成功登陆港股,但仍有30家公司处于聆讯阶段。此次恒瑞发布的招股书显示,截至目前,公司已有包括17款新分子实体药物和4款其他创新药上市。此外,公司的管线涵盖逾90款候选新分子实体创新药及八款处于临床及更后期阶段的其他在研创新药,包括30多款处于关键性临床研究及更后期阶段的在研创新药,共开展约400项临床试验,包括超20项海外临床试验。
此次H股发行后,恒瑞医药将能够进一步加大对研发管线的投入,加速推动创新药的研发进程。招股书进一步显示,创新药销售收入占比由2022年的38.1%增至2023年的43.4%,并进一步增至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47.7%。
市场分化和洗牌
近几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资本市场持续冷却、上市渠道持续缩紧等市场环境,导致融资交易下滑。但资本市场在2024年下半年初步回暖。
根据德勤披露的数据,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行业融资规模已接近2023年全年数据的近九成,2024年全年融资额超过2023年值得期待,投融资情况有望企稳和迎来小幅反升,生物医药企业融资情况将随着是否具备技术领先优势而出现进一步分化和洗牌。
而眼下,中国创新药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国医药产业也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逐步走出调整期,迎来新的增长机遇,”德勤中国国际税及并购重组服务合伙人、生命科学及健康行业华西区主管合伙人张书日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前两年相比,生物医药科技企业融资数量仍处于低谷。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医疗健康行业资本市场持续冷却、上市渠道持续缩紧、价值回调、投资机构更加审慎等外部因素所导致。
“对于创新医药公司来说,要想在偏冷的投融资大环境下生存,则需要在拓宽资金来源、聚焦优势项目和与外部机构合作等方式,把有限的资源优先用在便于实现商业转化的管线上,以推动研发管线的持续推进和降低资金链断裂风险。”张书说。
从研发投入的角度看,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及截至2024年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人民币48.87亿元、49.54亿元及45.49亿元,分别占相关期间总收入的23.0%、21.7%及22.5%。
有业内人士指出,恒瑞医药研发管线多款创新产品即将进入落地转化,同时现有研发管线规模不断增长,形成了短期催化与长期成长并存的局面。叠加国家鼓励创新药研发的长期导向,基本面与政策将持续共振。通过此次港股上市,恒瑞医药将加速其全球化进程,未来创新药的产量增长与海外拓展将全面推动公司的发展。
从恒瑞的实际情况来看,A股上市时募集的4.79亿元是恒瑞唯一一次融资纪录。如果此次港股IPO融资落地,将是恒瑞医药在A股上市至今首次再融资,而近25年恒瑞医药累计分红24次,分红率16.45%,累计分红金额高达80.29亿元,相当于当年上市募集资金的16.8倍。
至于上市地的选择,前述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有些企业可能因美国股市的高涨而选择赴美上市,然而,美国的上市之路并不易行,相比之下,香港或许更为合适。
“三年前、四年前,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的选择相对较多,彼时赴美上市之路较为宽广。然而,如今的选择已不如往昔丰富。”该分析师指出,对于A股、港股还是英国市场,从投行角度来看,上市地点的选择并非每周都会发生变化。虽然某段时间内美国市场可能较为顺畅,但当前医药企业更倾向于认为港股市场更具优势。
“当然,这一判断也需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而适时调整。若考虑赴美上市,多种原因,特别是中国生物科技企业在美市场的现状,让这条路变得更为艰难。因此,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香港仍然是首选的上市地点之一。这既源于市场环境的考量,也关联到企业自身的运营、客户基础、研发能力及管理层决策等因素。”上述分析师指出,具体而言,企业需考虑其运营、客户、研发和管理层等主要业务环节的分布情况。
若这些主要环节集中在国内,香港市场便成为更理想之选,因为投资者对企业的了解更为深入。然而,若企业拥有强大的外国或美国联系,且在美国市场有较高的知名度或影响力,那么赴美上市也不失为一个可行的选择。
上市地点的选择需综合考虑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情况。上述分析师强调,虽然市场环境是决定性因素之一,但企业自身的业务特点和优势同样重要。“这一选择也需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