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叶麦穗 广州报道
2024年的年报已经在路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截至2025年 1月6日,A股上市银行2024年度报告预约披露时间均出炉,2024年“成绩单”拟揭晓时间已落定。根据交易所公开信息,平安银行将成为最早披露年报的上市银行,预约披露时间为3月15日。
国有大行三月末扎堆披露业绩
根据同花顺的数据,平安银行之后,紧接着是招商银行、渝农商行,两家上市银行均预约于3月26日披露年报。华夏银行、西安银行、苏农银行3家上市银行最晚披露年报,预约披露时间均为4月30日。
最受关注的国有大行披露日,多是集中在3月末,其中最早的工商银行,披露日为3月28日,紧接着3月29日,有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等5家银行同台竞技,这也是银行年报最高潮的一日。
从上市银行整体年报披露节奏来看,3月28日、3月29日,上市银行将迎来一波密集披露,共有18家上市银行选择在这两天披露年报。进入4月份,4月25日至4月30日,上市银行年报披露将迎来另一个高峰,14家上市银行选择在此期间披露。
目前市场对于银行年报都较为关注, 2024年,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银行板块以46.67%的涨幅领涨,多家银行股价年内创历史新高。
除兰州银行外,其余41家A股上市银行飘红。其中,上海银行、沪农商行、成都银行、浦发银行涨幅均超60%,南京银行、渝农商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华夏银行涨幅超50%。
值得一提的是,六家国有行股价年内均创历史新高。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成都银行、南京银行等银行股价也一度创下历史新高。
2024年,银行板块表现强势主要受益于资金面和基本面的双重驱动。从资金面来看,被动指数基金、北向资金和保险是2024年买入银行板块的重要增量资金。从基本面来看,上市银行业绩长期稳定,拨备安全垫充足,助力业绩平滑周期波动,分红率稳中有升。
国盛证券分析师马婷婷表示,2024年资金节奏上,ETF对银行板块资金净流入历经三次高峰,分别在年初(1-2月)、三季度(7-9月)及年末(11-12月)。前两次高峰主要由宽基指数上涨驱动,如沪深300指数在1-2月、7-9月涨幅分别达2.5%、16.1%,而银行股在主要宽基指数中权重较高(如去去年四季度末银行在沪深300指数中权重合计为13.04%),因此受益较多。而年末的资金流入高峰主要源自红利相关ETF加速放量,其11-12月合计净流入额为303亿元,同比多增241亿元,其中有53亿流入银行板块(占比17.6%)。
继续看好银行股红利行情
板块大涨之后,也让机构加紧了对银行股的调研,从去年12月最新调研看,机构目前非常关注银行净息差的问题。包括苏州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重庆银行、无锡银行、贵阳银行等都在去年12月份先后被机构投资者调研。
如常熟银行在被调研时表示,2024年以来,受整体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该行生息资产收益率有所下行;存款端,该行根据市场情况多次下调存款利率,同时控制三年期以上存款占比,存款端成本不断下降,整体净息差水平居上市银行前列。展望全年,该行贷款端将继续坚持做小做散做信用,努力提升高息贷款占比,同时进一步优化存款结构,增强对公结算等活期存款稳定性,控制负债端成本,预计2024年下半年息差有望保持相对稳定。
无锡银行表示, 会在资产端扩大收入来源,推进贷款投放,坚持普惠零售转型战略;多元化非息收入增长,带动该行营业收入增长;推进金融投资的收益,加强投研能力,增厚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同时精细化成本管理。管控负债成本,立足优化负债结构,通过压降高成本存款,加大活期等低成本存款的稳增稳存工作。
同花顺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A股42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营收4.28万亿元,同比下滑1.05%,降幅环比二季度有所收窄;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66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增速环比二季度有所上升。
对于去年的银行业绩,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2024年,上市银行的整体盈利能力依旧会是各个行业板块中的“绩优生”。全年来看,低估值、高股息的银行股涨幅领先,多只银行股股价创出历史新高,表明银行股投资价值受到市场资金认可。
目前,42家A股上市银行中,25家股息率超过5%。值得一提的是,多家上市银行将在2025年1月进行2024年中期分红。例如,工商银行将于2025年1月7日派发现金股息约511.09亿元,邮储银行、农业银行将于2025年1月8日分别派发现金红利约146.46亿元、407.38亿元。
展望2025年,分析人士表示,一方面,随着实体经济整体企稳,银行业绩表现整体保持稳定,支撑了其高分红,加之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分红是比较确定的收入来源,因此高分红股票备受青睐。另一方面,宽基指数、红利指数和行业指数挂钩的ETF发行热度不减,大量来自被动基金的资金流入,使得银行板块获得增持。
“预计2025年银行负债端成本的改善力度将拉开差距,相应带动净息差降幅呈现明显分化。部分银行受益于贷款久期较短、长期限存款逐渐到期,资产端收益率下行压力较小,同时负债端成本改善力度较大,净息差降幅将好于同业。”马婷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