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宏生谈苦难:“出海”是企业寻觅新生的关键航道

2025年01月08日 16:06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林典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林典驰 深圳报道

近期,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举办了一场“跨年”演讲,这场演讲算了赶了个晚集。黄宏生1977年参加高考,在艰苦岁月里熬夜苦读的积累,有了用武之地,成功考上华南理工大学。如今,黄宏生已经69岁,依然精力充沛,台上侃侃而谈2个小时。

在黄宏生看来,苦难是上天给予的礼物,只有那些经历过苦难的人,特别是修炼出危机感应对能力的人,才会在不确定的人生旅途上后来居上,赢得未来。

创维的成长是一部不断穿越苦难的历史,就比如家电史上最大的“兵变”发生在创维,当年的陆强华事件轰动业界。

1996年,黄宏生经人介绍认识时任上海广电股份副总陆强华,几经邀请,最终担任创维集团销售总经理,四年时间将创维彩电从1996年的7亿元跃升至2000年的47亿元,创维彩电进入全国前5强,迎来飞速发展。

但是由于理念冲突,矛盾渐生,创维开展营销体系从1.0版本(烟搭桥酒开路)进行2.0的改革,陆强华主张多开专卖店,自建销售网络,销售终端直接对用户,黄宏生则主张利用各地现有的商业系统,扩大创维产品的销售。

2000年8月,陆强华出走高路华带走创维150人销售大将,其中11位片区经理,20多位管理层核心干部,创维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震动业界。

黄宏生回忆,紧急情况之下,他前往北京问计于厉以宁教授、杨东文教授、魏炜教授等,对民营经济从经理人到合伙人的变革问计问策,大胆进行变革,有效解决了企业内部集权与分权问题。

杨东文临危受命,在他带领下重构创维营销体系,历经三年销售额增至百亿元。

经过这一事件后,黄宏生总结经验,“有人的地方就有分歧,我们要积极的去沟通、解决这些分歧,做企业要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一定会出现重大的风险,企业家只能接受并积极应对,我们要坚信每一次苦难都是在夯实企业的根基;企业的苦难分内外,外是外部环境的突变的打击,我们要通过内在的而力量来应对苦难,内是内部的文化、环境等有时候会发生一些冲突甚至是停滞,会让企业毁于一旦,正视错误就是正视苦难,我们要不断的进行自我批判,将他发掘出来,接受它、穿越它、才能奋起反弹。”

对于企业家如何才能穿越苦难,黄宏生的经验是“以小博大”。他认为,以小博大不是投机主义、赌博行为,而是一种低成本快速试错取得成功的能力,一种敢于拼搏的企业家精神。

他以创维从遥控器进入到彩电行业举例,初期创维是从事元器件贸易的,出师不利,以失败告终,二次创业瞄准了丽音解码器,同样未能成功。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遥控器的发展机会,中国最大的遥控器零部件生产商,挣到了第一桶金。

黄宏生回忆,20世纪末,讯科集团是香港三大彩电企业之一,其是东芝OEM的战略伙伴,后来苏联解体,东欧的彩电业务需求大增,讯科在泰国建立产线,投了十来个亿元,但是因为当地的产业链不行,元器件都要从外地运过去,后来供应链拖累,破产了。

后来,黄宏生拜访讯科技术团队,希望他们能够加盟创维。但是当时的创维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付不起让他们动心的薪水,半年都没有回应。

不得已,黄宏生请讯科做“星期六工程师”, 周末兼职来深圳进行彩电设计,在讯科团队的帮助下率先推出搭载了“国际线路”的多制式彩电,参加了德国柏林电子展。不过,在展会现场创维没有得到订单,黄宏生回国下了飞机后接到电话,德国客户要了2万台的大订单,由此创维电视打开了市场。

除了幸运之外,黄宏生认为还有三点比较重要:科技工业革命的时代,人才致胜,创维抓住了当时的技术团队;产品很重要,开发出了国际线路彩电,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以15%股票期权,把人才变成合伙人,实现了共赢;看到了苏联解体后东欧市场的缺口,并抓住了市场需求,能够迅速满足市场,速度很关键。

黄宏生认为,以小博大不是盲目投资,而是在深入了解行业之后的抉择,甚至有时候还要交点学费;以小博大的过程中要良性发展,循序渐进;要抓住全球化的发展机遇。

对于未来的发展机会,黄宏生称,中国企业向来有出海的历史,如今即将迎来第三次大规模出海浪潮,中国制造业品牌将走向世界、弘扬全球,三驾马车(光伏、电池、新能源汽车)引领全球,全产业链优势及新质生产力将引领中国品牌全球替代和崛起,出海发展已成为中国开辟新增长曲线的重要选项。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