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4年初至年末,我国不乏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ESG政策出台,ESG信息披露加快推进。
2024年,ESG强制披露政策密集发布。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指引》),有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所有A股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都以《指引》为准,部分公司则被强制要求披露2025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指引》圈定的强制披露名单为报告期内被持续纳入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和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
多位受访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展望下一个ESG/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季(2025年4月),由于《指引》已于2024年5月1日起实施,部分企业参考了交易所的文件进行报告编制,A股信息披露量、质有望大幅提升。
图片来源:IC photo
《指引》是A股ESG信披“考纲”
2024年可谓我国“ESG政策”大年,有关ESG、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的政策密集出台。
2024年2月初,在中国证监会指导下,沪深北交易所发布《指引》的意见征求稿,并于4月正式发布。《指引》对上市公司ESG报告的披露框架、关键议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上市公司应从环境、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相关治理三个维度、21项议题进行分析、评估、披露。
2024年3月,央行等七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将ESG纳入信用评级。
2024年9月,中上协编写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工作指南》,以《指引》为基础,重点解读可持续发展报告整体及各个议题项下的具体披露要求。
2024年11月6日,在中国证监会指导下,沪深北交易所同步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并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指南》以《指引》为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示工作流程及报告披露要点,为上市公司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提供参考。
同日,上交所制定《推动提高沪市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质量三年行动方案》,旨在通过有效落实《指引》的相关要求,以披露促治理,推动上市公司提升ESG治理水平,引导上市公司更好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2024年12月,财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
同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布《香港可持续披露路线图:目标·核证·实现》,旨在推动香港ESG信息披露的标准化和国际化,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投资者信心。
2024年12月27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增加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相关条款。
在政策密集出台之下,A股整体ESG报告披露率有所提升。与往年相比,2021年~2023年A股ESG独立报告披露率分别为27.17%、34.17%和41.37%。具体来看,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2023年A股5384家企业中,2227家披露了ESG报告,3157家未披露,披露率为41.37%。多位受访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新一年度(2024年)的ESG报告披露率有望逼近发达经济体的披露比例。
上述深度参与国际准则制定的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A股上市公司而言,三大交易所发布的《指引》是考纲,《指南》是教科书,要根据重要性判断报告披露的重点。上市公司不能将可持续发展报告作为“好人好事”的宣传,提供不准确的信息误导投资者。
该人士认为,在《指引》《指南》等政策落实到位的情况下,预计在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季(2025年4月),我国可持续信息披露的成效将高于预期,报告中可披露的信息、将披露的信息以及信息的质量和可比性,都会比往年有较大的提高。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俞建拖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2024年被视为中国ESG发展的重要年份,特别是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方面表现突出。这种制度建设对长期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市场实践表明,进行ESG披露的上市企业数量显著增加,因此可将2024年称为中国ESG发展的大年。
考虑到我国ESG起步较晚,虽然2023年披露率未过半,但这一数字并不能完全反映我国企业的ESG实践。
俞建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超过40%的上市企业披露了ESG报告,这与年初的预期相符。尽管中国ESG披露起步较晚,但近两年实践进展较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ESG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这是值得肯定的。
“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是长期目标。企业的规范、全面、可信的披露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有利。总体来看,中国的披露趋势是向好的。”俞建拖对记者说。
《指南》是企业ESG“教科书”
《指引》圈定的强制披露名单为报告期内被持续纳入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和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应在2026年4月30日前发布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且不早于年度报告。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截至2025年1月7日,涉及468家公司,市值占比51%,2023年有427家披露了ESG报告,31家未披露,披露率为91.24%。
ESG强制披露涉及到30个行业(按照申银万国行业划分),其中非银金融、银行、公用事业、食品饮料、有色金属、石油石化、钢铁、家用电器、建筑材料、农林牧渔、传媒、煤炭、美容护理、环保、商贸零售、轻工制造、社会服务、纺织服饰等18个行业所属公司全部披露了2023年ESG报告,其余行业中,汽车、国防军工、建筑装饰行业的ESG报告披露率超90%。虽然电子、通信、基础化工的披露率最低,但也超过了80%。
《指南》以《指引》为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示工作流程及报告披露要点,为上市公司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提供参考。同时,《指南》以辅助参考为主,不在《指引》之外新增额外强制性披露要求,不增加上市公司披露负担。
对此,俞建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企业披露ESG报告更需要关注的是披露的质量。企业在ESG实践和信息披露过程中,对ESG披露的适用性、目标、成本收益等方面存在认知误区。此外,对ESG各要素的理解和披露要求也存在不足,需要通过广泛的ESG教育来推动。
俞建拖建议,要将ESG作为企业内生发展动力,而非仅视为外部约束或企业形象策划的一部分。政府和市场机构,包括咨询机构和社会组织,需要携手推动ESG教育,普及ESG理念,并广泛传播优秀的ESG实践案例。
恒生电子(600570.SH)是《指引》划定的ESG强制披露企业之一,恒生电子副总裁、董事会秘书邓寰乐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2024年出台的ESG相关指引和办法既接轨国际标准,又体现了中国特色,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A股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眼高手低不落地的问题,让我们的披露内容更加有的放矢。
“相关要求在主要指数公司率先执行,对恒生电子既是督促,也是信任。我们将积极响应并主动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在议题识别、披露内容、利益相关方回应、数据可靠性与可比性等方面遵循信息披露框架,持续提升披露质量和水平。”邓寰乐对记者表示。
而在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上,企业不能忽略第三方独立鉴证的重要性。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体系认证处副处长、中国中检ESG创新中心执行负责人刘欢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指引》鼓励有条件的上市公司聘请第三方机构对温室气体排放等数据进行核查或鉴证。
刘欢向记者指出,目前ESG报告鉴证主要分为自愿性鉴证和强制性鉴证,比如港交所的ESG指引中提到“鼓励发行人寻求独立验证以加强所披露ESG资料的可信性”,这属于自愿性鉴证;美国证监会在《加强和规范与气候相关的投资者披露》中提到,“要求企业披露的范围1和范围2排放数据得到独立第三方核实和鉴证”,这属于强制性鉴证。
“有ESG报告鉴证需求的企业主要包括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等)、高污染或高耗能企业(如钢铁、水泥、化工、建材、造纸等行业企业)。”刘欢介绍,以金融机构为例,之所以对ESG报告鉴证有需求,主要是因为金融机构在投资、发放贷款等方面越来越看重企业的ESG表现,金融机构要看的是独立、客观的评估结果。
《基本准则》将与国际接轨
多位受访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在具体编制ESG报告的过程中仍需主要参考三大交易的《指引》,《基本准则》的亮点则是包括中小企业在内,有了国家统一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
财政部负责人此前就《基本准则》答记者问时指出,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7年,企业可持续披露基本准则、气候相关披露准则及应用指南相继出台;到2030年,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基本建成。
俞建拖认为,财政部联合九部委发布的《基本准则》短期并不具备全面强制实施的条件和必要。他解释称,一方面,国内外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方向要明确,也要留有空间;另一方面,出台《基本准则》旨在帮助企业更健康、可持续地发展,要考虑短期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承受能力。
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主席特别顾问兼北京办公室主任张政伟表示,中国已经进入国家统一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新时代,并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基本准则》施行采取区分重点、试点先行、循序渐进、分步推进的策略,从上市公司向非上市公司扩展,从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扩展,从定性要求向定量要求扩展,从自愿披露向强制披露扩展。
“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对可持续信息披露的坚定承诺,也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因此,中国企业需要在可持续披露准则方面先学先试,才能在未来可持续披露全球监管强制实施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加主动、更加有利的位置。”张政伟表示。
(本报记者崔文静对本文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