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椰 北京报道
2024年,出海为中国的显示行业带来新的营收增长点。以液晶平板显示为例,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2月,液晶平板显示模组累计出口额约为 290.3亿美元,出口额同比上涨9.0%。
出海给企业带来新机遇,也带来新考验。无论出海目的地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环保合规”是出海企业绕不开的难点。企业出海会面临哪些环保要求?2025年企业又该如何实现新的减排?近日,TCL华星副总裁窦燕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2024年,国内显示行业在出海方面表现出色,整体实现了12%至13%的增长率。出海环保合规问题很重要,不少国家第一条招商原则就是“需要环保的高科技产业”,作为链主企业,我们要把减碳举措体系化、经验化,推动供应链、价值链低碳化,提升中国显示行业的未来竞争力。
TCL华星副总裁窦燕(图源:采访对象本人供图)
出海企业面临“环保合规大考”
《21世纪》:2024年已落幕,如何看待显示行业2024年的出海业务表现?
窦燕:2024年,中国企业在出海方面表现出色,显示行业整体实现了12%至13%的增长率。在中国市场,企业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2024下半年的“以旧换新”政策,该政策激发了一轮消费热潮。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得到极大提升,这是推动整体行业增长的关键因素。
《21世纪》: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面临哪些环保合规问题?
窦燕:环保合规问题不仅在发达国家受到重视,发展中国家也同样重视。我们去过很多发展中国家,他们的第一条招商原则就是“需要环保的高科技产业”。企业做不到环保,在海外面临很重处罚。一旦造成污染,终身追责,所以在环保方面,企业一定要做到合法合规。
《21世纪》:面板业务所产生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企业该如何减少碳排放?
窦燕:我们碳排放的核心环节是供应链,自身碳排放约占20%至30%,其中10%是自身运营产生,另外10%至20%是通过购买电力间接产生。当前,绿色产品正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我们减少碳排放,主要在四个方面。第一是绿色设计,选择环保的材料,进行集成化、轻量化和模块化设计,从源头减少碳排放。第二是绿色制造,进行工艺创新,减少生产环节的碳排放。第三是绿色物流,采用环保的举措,如使用电动汽车运输,航海等运输方式,使用可回收的包材等。第四是降低使用环节的碳排放。我们通过技术迭代升级,降低产品能耗,现在幅度提高到30%—40%。2024年底,我国“以旧换新”政策中加大对低能耗产品的补贴,这使得市场上低能耗销售非常火爆。
客户对于绿色设计存在普遍性的要求。第一是绿电的使用比例,第二是可回收材料的占比,第三是不使用自然界不可降解的材料,第四是单位产品每年能耗下降幅度。每家客户都会有不同的要求,但基本符合SBTi(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的要求。TCL华星正在建立这方面的体系和标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供应商做得比我们还好,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作为链主企业,我们要把减碳举措体系化、经验化,推动供应链、价值链低碳化,提升中国显示行业的未来竞争力。
从全球产业链布局出海目的地
《21世纪》:2025年有哪些值得行业关注的出海重点?
窦燕:特朗普上任后美国对华加征关税问题非常值得关注,关税的变化将影响全球产业链的转移。当前,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的彩电市场,也是对面板采购金额最高的国家。特朗普上台之后,美国的采购策略和关税将发生变化,直接影响终端品牌厂的供应链改变。特朗普1.0时代,关税提高后,中国电视产业就向墨西哥、越南转移。特朗普2.0时代,关税政策也会影响全球产业链格局的转移。企业都在关注供应链的安全与韧性,不依赖单一的国家,要构建多元化的全球供应链。对于全球化企业来说,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在于提前布局,选择几个重点国家,评估潜在的布局机会,最大限度覆盖到欧洲与北美市场。
当前,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成长空间非常有限。欧美市场进入门槛高,但进入之后可以取得稳定、持续的获利。因此从可持续经营的角度,企业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而海外市场会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决胜点。全球化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稀缺能力,要求企业具备很强的工业能力、市场营销、跨文化沟通以及品牌影响力。
2025年,中国企业将加大出海力度。一个产业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要基于成本的经济性去考量,国际客户不会为产业转移的成本而买单,企业必须自身思考解决。大家都希望去一个成本更低的国家,这要求企业从全球的产业链来考量布局的国家。
《21世纪》:影响面板业务在海外选址的因素有哪些?
窦燕:我们主要根据客户需求而定。客户在哪里,我们就往哪走。一方面,根据客户的流动方向来考虑生产基地的布局,一方面思考全球产业转移的底层逻辑。当前,全球变化十分迅速,企业需要对生产要素、市场容量等方面提前考量,加快响应。我们会考虑一些国家是否有新的机会,如泰国汽车制造业、印尼半导体行业、墨西哥产业集群等。布局速度不能过快,我们要多一些选择。
《21世纪》:对于企业来说,在海外建立相应的供应链,需要克服哪些困难?
窦燕:建立海外工厂,必须评估当地的工业配套,考虑是否有足够的本地资源。通常我们优先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发供应链,如在包装耗材上,力求实现本地化供应,若本地缺乏可以合作的企业,则须从国内引入。在海外建工厂,不仅仅是建工厂,还包括提供一系列配套,同时充分利用当地人力及本地优势,确保建设的工厂有竞争力。
(实习生朱润秋、郭雪南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