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周妙妙 深圳报道
超380万个中小企业扎根,推动深圳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规模连续五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在这座中小微企业最活跃的城市,其普惠金融模式也成为全国重要的观察样本。日前,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许云飞在营商环境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将在全市园区推行“园区贷”。
“园区贷”是指向产业园区内中小微企业提供的无抵押信贷产品。作为一款纯信用贷款,其风控逻辑在于产业园区、银行、担保机构多方协同下,银行能依托产业园区方依法依规运用入驻企业的房租、水、电、燃气缴纳等多维数据,为企业精准画像,量身打造增信服务。
去年7月,深圳金融监管局与市中小企业服务局曾印发《关于大力推动“园区贷”的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截至目前,“园区贷”已在10个园区试点、授信余额超过110亿元。
在全市园区推行“园区贷”,背后是深圳普惠金融对场景化的持续深耕。而场景化解决的是产融对接链条长、产品同质化等问题,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可得性和适配性。
业内人士称,这有助于银行实现低成本、低风险批量获客,推动“贷早贷小”;能够发挥担保机构融资增信作用,构建多元化风险分担机制;也有助于提升园区承租率和承租质量;通过发挥政府牵头组织和服务保障作用,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抓手加快构建良好创新生态。
“园区贷”:普惠金融新模式
记者了解到,“园区贷”并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产品,而是深圳“政银担”协同推动的一种普惠金融发展新模式。
长期以来,普惠金融面临着降综合融资成本、服务下沉增量扩面和可持续发展的“不可能三角”。“园区贷”模式便是解决该“顽疾”的一次有效探索。
其中,深耕园区场景本身针对的便是“服务下沉增量扩面”这一目标。有市场机构统计,深圳园区数量居全国首位,达4423个,上海次之,园区数量为3428个。
园区,成为深圳银行业普惠金融增量扩面、批量获客的重要场景。这一模式下,监管推动园区成为银行完成贷前风险评级、贷后管理的重要参与方,促进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工作方案》,在深圳园区管理运营方、担保机构、银行等多方达成合作后,园区方向银行推荐优质企业白名单,并做好动态管理。
同时,在企业完成数据采集授权的前提下,园区方向银行提供企业入驻年限、园区排名、工商税务、水电租赁、专利奖惩等数据。
基于上述数据,银行方通过设定“常规指标—园区指标—加分项”等多维打分项目为园区方提供打分卡,园区方按照打分卡测算因素配合银行进行打分。具体打分卡测算因素由银行与园区方协商决定。根据打分项,银行完成风险评级和审核,并合理确定企业贷款结构,完成授信审批。
以深圳工行为例,其将专家经营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建立了针对入园企业的多因子的测额模型,引入行内外工商、税务、信用、交易、司法等数据指标,建立大数据合规审查模型和审批模型;同时依托园区方将入园企业相关数据通过API接口等形式传输行内,由园区方协助刻画企业融资需求画像,精准测算授信推荐额度。
除了贷前提供企业白名单和多维信息外,园区方还会以不低于每月一次的频率定期更新数据,配合银行做好贷后监测事项。如借款人发生积欠租金、环保处罚、违规经营等情况,要求园区方第一时间告知银行,并在借款人逾期时协助银行采取相应措施。
园区介入银行普惠金融“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后,能帮助银行解决普惠金融两大难题。其一是解决信息不对称,其二是管理中小企业对贷款的乱用。
园区之外,担保机构也成为银行的风险管控“伙伴”。据悉,“园区贷”项目发生损失的,贷款本金损失将由银行、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如有)按照商定比例分担。
可见,“园区贷”模式能依托园区这一场景实现普惠金融的批量获客和风险管理,从而降低了银行获客成本和贷款审批成本等目标,打破普惠金融“不可能三角”怪圈。
场景化:一场金融质效提升行动
回归到实践层面,首批试点银行“园区贷”产品及模式可能各不相同。
“‘园区贷’是监管部门提出的面向小微企业的普惠贷款产品的统称。”有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据悉,监管已将“园区贷”实施情况纳入银行机构年度小微监管评价。
监管要求,“园区贷”具有高额度、低利率、无抵押、快审快批等特点。原则上单户融资额度在1000万元以内(含),贷款期限为1—3年。
其面向的对象主要是初创期、高成长、无抵押的中小微企业,并优先支持“20+8”产业集群和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外贸等重点行业中小微企业。
这类企业要求成立1年及以上,经营及入驻园区时间也需1年及以上,同时要符合银行信用等级准入要求、相关管理办法的其他准入条件等。
从深圳金融监管局对“园区贷”的要求来看,该类产品的定位为普惠金融类产品。试点银行的实践也能作出佐证。
以深圳工行“园区贷”实践为例,其推出的“园区e贷”主要服务小微科创企业,性质为一款标准线上普惠贷款产品,具有“轻”“快”等特征。同时,该行依据“一园一策”的方式与水贝万山黄金珠宝产业园区、天安云谷系列园区开展合作,推出两个小微企业专属产品。对内,该行也将“进园区”活动等纳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要求。
对于“园区贷”普惠金融性质的定位,监管也早有表述,本质上是推动普惠金融场景化,以提升服务质效。
近年来,深圳金融监管局将场景化服务作为普惠金融大文章的重点。园区也仅仅是深圳普惠金融提质增效而深耕的其中一个场景。
去年6月,该局曾印发《关于印发深化场景化服务提升普惠金融质效实施意见的通知》,聚焦“20+8”产业集群、园区、供应链、外贸、民生消费、专业市场、新业态、特殊群体等八大细分场景,细化服务措施,设计适配产品,提供精准化服务。
在去年举办的第十八届深圳金博会专场活动上,深圳金融监管局党委委员、一级巡视员陈飞鸿也曾强调,将“园区贷”经验复制到其他场景中,提升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