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欣 北京报道
近日,2025“智能财富管理论坛”(春季)研讨会——暨首届“金鼎杯”买方投顾资产配置大赛启动仪式在京召开。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原商学院院长、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等学界与业界代表,围绕“定义财富新时代”主题,就财富管理行业转型与资本市场发展新机遇展开深入研讨。
刘元春在论坛上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了深入剖析。他指出,2025年是复杂与希望交织的一年,全球经济格局因大国博弈,尤其是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而面临深刻调整,资产收益结构也随之发生剧烈变化。在此背景下,随着政策工具创新的推动,中国资本市场正逐步筑底并开启新一轮再估值进程。当前,政府对于超常规实施宏观经济政策、全面加大逆周期调整的决心前所未有,这为再估值提供了更好的宏观环境,而DeepSeek带来的再估值进程的触发机制,则是中国过去二十多年来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科创金融整体布局的体系性效应的体现,是科创在新型举国体制下走出一条新路的产物。
“中国叙事的上扬与美国叙事的下走形成鲜明对比,美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也直接关系着中国再估值推进的未来路径。”刘元春进一步表示,从全球资本布局的变化来看,中美发展周期的错位愈发明显。国际投资者正从美国科技股撤离,转而积极布局中国概念股,这一转变彰显出国际市场对中国市场的强烈信心。他认为,在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下,市场结构的调整与秩序的整顿将推动产业升级与财富管理的协同发展。面对中美冲突与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估值的持续发展需要在大国博弈中进一步发挥智慧,实施相应战略。
刘纪鹏围绕《从融资型市场向投资型市场转型——兼谈财富管理与买方投顾发展》展开主旨演讲。“金融不仅是服务业,更是财富管理时代的重要产业领域,是为人民创造财产性收入的重要途径。”他认为,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处于转型期,股票市场极可能已经走出了低迷时期,资本市场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被赋予国家竞争力主阵地、经济支撑平台以及国家引擎的定位,其财富管理功能亟待深入挖掘,资本市场已正式迈入财富管理新时代。
刘纪鹏称,当前是充满风险与机遇的时代,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中国经济面临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和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尤为重要。但长期以来,资本市场存在偏向融资方的倾向,如大股东减持、第二类限制性股票等问题突出。公司治理中“一股独大”的结构性矛盾,以及监管部门在改革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与国际规范不一致的制度设计,都亟待解决。
针对上述问题,刘纪鹏给出了两大解决方案:一是推进价值理念革新,在财富管理层面,需加速从传统卖方向买方投顾模式的转型,牢固树立投资者至上理念,切实维护投资者利益;同时,资本市场要从单一融资型向投资型或融资投资并重模式进行转型。二是促进多元协同发展,具体而言,要强化券商、保险、基金投资之间的组合协同,积极与互联网、AI 等前沿技术展开深度合作,深入融入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推动行业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全面转变。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何兴达强调,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关系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背景下,买方投顾成为财富管理行业转型新质生产力。因此,以定义财富新时代为主题启动的买方投顾配置大赛,对改善投资者资本回报、促进基金投顾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