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嘉宾:万联证券资深投资顾问 李昊嵘 (执业证书编号:S0270619050001)
精彩观点内容,请点击音频收听!
Q1.多家银行上调消费贷额度上限,对银行、消费板块如何展望?
最近多家银行调整了消费贷政策,主要涉及到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等要素。相关消息落地后,消费股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异动的。我的观点认为,消费贷政策的调整,对消费类个股的影响是短期的,消费板块需要出现拐点,仍然需要静待经济回暖和个人收入的预期改善。过去几年的环境,一定程度改变了大众的消费心态,贷款额度的增加难以直接推动消费需求的提高,更难以持续地转化为上市公司的业绩。因此,我倾向于认为政策对消费板块的刺激是短期的。
对于银行板块,我认为上述消息对银行股的刺激有限。银行对于贷款的审核是较为规范的,因此在贷款的潜在客户群体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对银行的业绩不会带来太多的影响,但与此同时,虽然增加了贷款的额度,延长了贷款的期限,但大概率也不会对银行的经营构成额外的风险。
Q2.阿里巴巴主席蔡崇信在投资峰会上表示,开始看到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建设出现泡沫苗头,提醒了主题炒作风险?
首先,人工智能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具,这点已经成为了大众的共识,而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则是人工智能的“基础建设”,也是很多人都认可的观点。但目前的情况是,人工智能仍然在寻找更优的技术路径和更多的使用场景。
因此,对于人工智能来说,我认为目前仍然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过多过早的数据中心建设,可能会造成短期供过于求的局面。从过往很多案例可以看到,无论是房地产,还是互联网,又或是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大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大浪淘沙和优胜略汰,盲目的扩张,风险是巨大的。而具体到投资的层面,如果是只谈潜在的市场规模,而忽略了技术的落地是需要时间的,公司的竞争是存在不确定性的,盲目给予相关公司太高的估值,盲目炒作,也是存在巨大投资风险的。
Q3.宇树科技CEO王兴兴谈及人形机器人家用不是最近两三年可以实现,加速机器人概念退潮的因素?
其实从宇树科技爆火,到机器人相关概念热炒,我认为本就不是对人形机器人能在短期大规模商用,甚至家用的预期。而只是市场对于一个可能存在的,新的巨大增长点的关注。市场的回调,可能并不是因为王兴兴的言论,更多可能是资金在不同板块之间的切换导致的。
短期来看,当前的人形机器人概念,可能更多仍然停留在概念的炒作。而如果想要长期关注,必须了解一个新的技术,从刚推出,到大规模应用,再到持续的更新迭代,可能涌现一批又一批的新公司。对于投资者而言,哪怕是非常看好人形机器人的这个赛道,可能也是需要持续关注相关的行业资讯,了解相关公司的行业地位,竞争优势,当前行业的最新技术路径等,并依据相关资讯,持续关注和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
Q4.因业绩或违规最近被St的公司多起来,避险有哪些准则?
对于持仓的股票因业绩问题或因为违规问题被ST,从而导致了下跌损失,这确实是让人烦心的问题。想要规避,也是有一些要诀的。首先就是了解上市公司所属的行业,以及相关的上市公司在行业所处的地位。
覆巢之下无完卵,如果一个行业的景气度下滑,造成的业绩风险会更高,而相关上市公司,也更可能因为业务停滞,暴露更多的问题。因此,首先是需要对行业景气度不佳的行业保持一定的警觉。其次,对于公司也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相当比例的公司在出问题前,基本都会出现业绩的持续下滑,或者是其他的问题(比如被监管出具关注函、警示函等)这类公司,我们在投资前,应该要有一定的认识。
然后是评估公司的主营业务,一般来说,主营业务较为集中,且经营健康的公司,出现炸雷的概率相对较低,而主营业务不清晰,且频繁蹭市场热点概念的公司,炸雷的风险相对较高。
最后,是持续提升自身的投资认知水平。在投资市场上,风险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诚然,盘面小,业绩存在瑕疵的公司,在题材热度和活跃度上,可能要优于业务清晰,经营稳健的公司。短期暴涨的刺激,对于投资人来说,也是难以拒绝的诱惑。但我们仍然需要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风险和利润的平衡,确保遇到意料之外的风险时,也不至于让自己遭受难以承受的损失。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音频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