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崔文静 北京报道
近日,有市场传言称,山东两家券商合并预期渐近,中泰证券已入驻联储证券开始尽职调查。
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两家券商的确曾经有过接触,但并非最近,而是在半年前左右。
知情人士表示,大约半年前,中泰证券相关人员曾前往联储证券了解情况,但2025年元旦以来,未再听闻新消息传出。中泰证券与联储证券的业务同质化程度较高。
目前总部位于山东省内的券商,只有中泰证券与联储证券。其中,中泰证券实控人为山东省国资委。联储证券背后实控人为个人,第二大股东为青岛市崂山区财政局旗下的全资子公司青岛金家岭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家岭控股集团”)。2021年,联储证券名义总部迁址青岛。
“同一省份内券商整合,是当前券商并购重组的一大趋势。地方国资券商收购其他券商后进行整合,也是券商合并的重要方向。从这一层面来说,中泰证券与联储证券的合并确有可能。”受访券商资深人士告诉记者,“但是否能实现‘1+1>2’的效果,仍需慎重判断。”
确曾接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大约半年前,中泰证券的确曾与联储证券进行过接触,但是否称得上严格意义上的尽职调查不好下定论。
该知情人士同时称,自2025年元旦以来,其未曾听说更多进展。其认为,这或意味着中泰证券接触联储证券以后发现,合并的性价比与想象中存在差距。
综合该知情人士与另一位熟悉中泰证券、联储证券的券商资深人士观点,从股权层面和业务层面,二者合并均存在障碍。
从股权层面看,联储证券虽然已经于2021年迁址青岛,青岛市崂山区财政局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背后的实控人,但联储证券的第一大股东仍为民营企业北京正润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其控股权并不掌握在青岛政府手中。
这意味着,如果中泰证券想要收购联储证券,需要花费更大资金解决股权问题。此前,青岛一直推进券商总部落地。如果中泰证券成功收购联储证券,青岛或将失去总部位于当地的本土化券商。
从业务层面来看,联储证券与中泰证券同质化程度较高,并且综合排名远逊于中泰证券。以营业收入为例,中泰证券常年位列券业前20名,联储证券则在70名开外。受此影响,如果中泰证券收购联储证券,实现“1+1>2”的难度相对较大。
当下湘财收购大智慧、指南针收购麦高证券等传统券商与金融科技服务商合并,相比传统券商合并,联手后能够实现互相赋能,更容易达到‘1+1>2’的效果。
合并预期仍存
尽管中泰证券与联储证券合并尚存障碍,但在受访人士看来,从券业合并的大趋势来看,二者联手并非没有可能。
就券业并购趋势而言,同一省市或同一集团之下的券商合并,以服务于地方经济或集团发展,已经有经验可依,但也不尽然,亦有跨度更大的收购案例出炉。
3月23日,浙商证券刚竞拍获得国都证券3000万股无限售流通股。此番竞拍前,浙商证券还曾于2024年通过对国都证券的三笔收购,成为其持股34.25%的控股股东。
国融证券控股股东为民营企业,不过其第三大股东内蒙古日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具有国资背景,背后为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而欲收购国融证券的西部证券,背后实控人是陕西省国资委。
“实际上,相较于中泰证券+联储证券,西部证券+国融证券需要突破的股权障碍更大。”上述券商资深人士分析道。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联储证券成立于2001年,迁址青岛以前总部位于深圳。有知情人士曾向记者透露,联储证券之所以在2021年同意迁址青岛,同时引入金家岭控股集团作为第二大股东,彼时的期待之一是争取在青岛政府的助力下实现IPO。
但伴随2023年“827新政”后IPO节奏的持续性调整,短期内券商IPO难度很大。此种情况下,如果联储证券能够被上市券商中泰证券收购,联储证券或可在一定程度实现上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