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亿深圳科技龙头,过桥资产触雷

2025年03月27日 15:36   21世纪商业评论   何己派
一边扫雷,一边修复。

文/何己派 编辑/鄢子为

深圳金融科技龙头,依然需要证明自己。

3月25日,联易融发布财报,去年亏损8.35亿元,同比扩大89%。

“历史过桥供应链资产,信用风险增加,本集团计提了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导致亏损超出预期。”财报解释。

这是以前深度绑定房地产惹的祸,过桥资产“爆雷”。

联易融方面对《21CBR》表示,这对现金流量,并无重大影响,经营一切正常。

这家公司由董事长兼CEO宋群一手创办。他曾担任华润银行总行首任行长,仅用5年就将联易融带上市,一时风光无限。

只可惜,其现在的市值,较巅峰时期,跌去九成。

地产坏账的雷,宋群团队边清扫,边修复,手握51亿元现金储备,他们还有时间。

搭桥断点

宋群做的供应链金融,本质是帮企业盘活流动资产。

它帮企业优化供应链金融支付周期,实现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自动化和精简化,按交易量收服务费。

截至2024年底,联易融累计服务的供应链资产规模超过1.2万亿元。

这盘生意,起步于房地产行业,一些大型地产商,都是它的客户。

2021年之前,它资产处理总量里的大头,都靠地产客户贡献,托举其2021年上市时,市值突破550亿港元。

美梦易碎,风险埋下。

在资产证券化业务里,联易融通常会短期先买入客户的应收账款,再转卖出去,从收购相关资产起,到收取证券化发行所得款止,这个过程叫“过桥”。

动辄数亿的发行规模、较高的发行频率、较多的发行次数,一般的保理商,自有资金有限,难以满足过桥需求。

联易融手里,有充裕的自有资金、充足的外部过桥机构资源,还能按需提供定制化的过桥方案,由此,在市场上一路攻城拔寨。

此一时,彼一时。以2021年为分割线,地产商的一笔笔坏账,拖累公司业绩。

“由于房地产开发商出现债务危机,投资者在购买供应链资产时,更加审慎。”在2024年报中,联易融提及,过桥流程的平均需时增加,发行也有延迟或取消的情况。

去年,其减值损失,同比增加近两倍。

对过桥业务的风险,宋群有过回应,联易融不把自己定位成一个过桥机构,过桥资金来源有银行的,也有核心企业自己承担的,只在特定情况下,给一些资质高的企业提供过桥安排。

“联易融在这里面,没有什么实质性的风险。”宋群说。

遗憾的是,联易融的股东,过去两年在减值一项,就赔掉了8.5个亿。

去地产化

过桥爆雷,联易融虽有冲击,未损元气。

截至2024年末,其现金储备(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受限制现金)达到51亿元,占到85亿总资产的6成。

流动资金充裕,是它的底气。

公司称,已加强对过桥资产的信用风险管理,并针对遗留风险资产,实施专项回收措施。

“目前已大幅降低对相关存量业务的依赖。公司始终将风险管控视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联易融方面向《21CBR》记者表示。

2021年,房企出现集中违约,那时,宋群下了一个判断,“我们未来的增长,只会来自非房类的行业。”

这几年,其的确沿这条路快步走。

截至2024年底,房地产行业贡献的资产处理总量,占比14%,较2021年下降近三成。

优化客户结构,宋群团队重点瞄准的优势行业,包括建筑/基础设施、新能源及公用事业。

自2024年以来,公司在这几个行业拿了不少单,注重开拓央国企客户。

比如,2月下旬,联易融联手云南建投集团旗下云建投保理,成功发行云南省首单供应链资产支持票据。该次发行项目储架规模10亿元,首期发行规模2.4亿元,全场认购倍数达1.9倍。

96%的客户整体留存率,也显示其服务的潜在价值。

为服务好央国企及大中型民企客户,联易融用上并购手段。

去年10月,公司宣布,收购拜特科技股权,交易完成后,总持股比例将升至约54%,成为其控股股东。

拜特专耕司库管理领域,该领域绝大部分需求,来自央国企以及行业头部企业。

近年来,联易融中标多家央国企的供应链金融综合平台项目,以此为契机,拓展司库布局,扩大业务范围。

寻求破局

“联易融是一家科技公司,不是金融公司。”宋群曾如此给出定位。

这位在金融业摸爬滚打30年的前银行高管,在年近半百的年纪创业,一头扎进供应链金融这个当时冷门的赛道。

他说这话的背景,是上市那年,公司刚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做空风波,冷箭指向其过度依赖房地产行业、过度科技化包装等。

风波最终平息。做空报告当时预测,其股票价值不超1.19港元,几乎一语成谶。联易融的实际股价,目前徘徊在1.6港元左右。

上市4年,宋群团队从未盈利,他新选定的发力点是AI。

去年12月,公司发布AI Agent产品“蜂羽平台”,在多家金融机构交付和应用,随后的1月底,成功部署DeepSeek-R1模型。

公司称,在资产业务高峰期,单日资产规模最高超过50亿元的业务场景中,从合同智能解析、发票自动核验到资金匹配放款,AI能够实现“零人工介入”,应对单月数百亿级订单峰值。

2月,宋群大规模点将,对美、英、印三大战略市场,任命多位高管担纲核心岗位。

此外,还在法务、风控及人力资源等职能体系,引入具有国际投行及监管背景的专业人士。

联易融向《21CBR》表示,此次人事调整,直指三大战略目标,填补中端市场服务真空、重构国际贸易金融基础设施、构建技术标准话语权。

“一般超大型企业能享受到定制化的金融服务,而我们通过科技手段,降低服务门槛,使中型企业也能获得同等水平的金融服务。”宋群说,这正是其在美英印市场所捕捉到的结构性机会。

多线并进,58岁的宋群带领团队,努力破局。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