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3月28日,首期规模5亿元的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基金正式签约首批项目,意味着梦工场基金从战略布局转向实质性投资落地。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基金以“直投+子基金”模式,主要投向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生命健康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解决港企、港人创新创业融资难题。基金主要由前海产业引导基金出资,引入弘毅投资在前海设立的全资私募基金管理平台弘毅致远担任基金管理人。
首批项目签约包括咸兑科技、Manifold Tech两家科技企业。同时,戈壁创投(Gobi Partners)作为子基金代表签约,拟通过QFLP架构引入香港高校基金,联合梦工场基金在前海设立跨境投资基金,重点孵化智能制造、机器人、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领域的深港早期项目。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
瞄准AI、具身智能等赛道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由前海管理局、香港青年协会、深圳市青年联合会发起成立。经过十余年发展,截至2024年12月,梦工场累计孵化创业团队1395家,其中香港团队892家,占比超六成。
不过,因技术仍在早期阶段、商业模式不确定、缺乏抵押品等原因,初创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题,香港创业团队又因跨境征信等问题,在内地获取投资难度更甚。
在此背景下,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基金设立,首期规模5亿元,主要由前海产业引导基金出资,引入弘毅投资在前海设立的全资私募基金管理平台弘毅致远担任基金管理人,投资方式为子基金(80%)+直投(20%)。
据悉,梦工场基金主要投向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生命健康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3月28日,首批项目正式签约,咸兑科技、Manifold Tech两家被投企业均属AI、具身智能热门赛道。
其中,咸兑科技专注AI动作捕捉技术,拥有70余项核心专利,产品嵌入小米、荣耀等1.5亿台终端设备,计划通过基金支持加速拓展医疗康复、人形机器人等高附加值场景。
“初步沟通股权类基金的支持规模约500万元,股权、债权合计近千万元。”咸兑科技创始人兼CEO刘顺男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除资金支持,咸兑科技还通过了梦工场遴选,符合“1元创新坊”标准,即梦工场按照1元/平方米/月的服务金标准提供3年孵化服务,免收租金。
Manifold Tech则专注智能三维感知和重建算法及产品开发应用,已服务中国建筑、大疆等龙头企业,为宇树机器人空间感知组件供应商,相关融资将助力企业深入机器人感知领域及拓展海外市场。
“通过资金注入、产业生态圈资源对接,被投企业将获得更多落地场景,既能验证其技术成熟度,也加快技术转化为产品、推向市场,未来还可能形成并购整合的机会。”弘毅投资总裁曹永刚说。
曹永刚介绍道,除了资金投入,以并购起家的弘毅投资在制造业领域积累了大量龙头、链主企业资源,可为被投初创企业构建产业生态圈,联动头部企业导入订单,最终实现“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有效衔接。
联动港校,跨境子基金在路上
去年以来,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出现了不少香港高校的身影,香港大学青年科创学院、香港理工大学前海前沿技术创新中心等先后落地。
此次梦工场基金首批项目签约方还包括戈壁创投,其为梦工场基金的子基金代表,拟通过QFLP架构引入香港高校基金,联合梦工场基金在前海设立跨境投资基金,重点孵化智能制造、机器人、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领域深港早期项目。
戈壁创投董事总经理潘俐文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2016年以来,戈壁创投持续关注香港高校孵化项目,目前已在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多所港校20家初创公司中投资超5000万美元。
“我们希望将更多投资项目引入前海,助其对接内地市场。”潘俐文说。据介绍,去年9月香港大学青年科创学院在梦工场开园时,香港大学创业引擎基金同步启动,首批意向投资伙伴就包括戈壁创投。
潘俐文观察到,港校教授、科学家拥有前沿的技术和专利,落地转化应寻找更有经验的创业人才。深圳除了有相对低成本的产业空间和大量技术研发人才,还有不少“大厂出走”、熟悉市场的高管或员工,将为港校项目在内地的商业化提供助力。
“后续我们会在香港同步设立一个与前海梦工场基金体量相匹配的基金,形成深港两地合力,扶持更多香港青年在前海创新创业。”曹永刚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