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圆双雄”利润失速:行业温和复苏背后,AI能否点燃新增长引擎?

2025年03月28日 18:54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张赛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赛男 上海报道 3月27日晚,两大晶圆代工龙头双双发布业绩。在行业温和复苏的背景下,中芯国际和华虹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大幅度回升,但净利润方面仍面临挑战。

年报显示,中芯国际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78亿元,同比增长27.7%;归母净利润为37亿元,同比下滑23.3%;毛利率为18.6%,产能利用率为85.6%。华虹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43.88亿元,同比下降11.36%;归母净利润为3.81亿元,同比下降80.34%;毛利率为17.43%,平均产能利用率接近100%。

两家公司均表示,2024年的半导体市场整体呈现复苏态势,智能手机、个人电脑,消费电子等终端产品市场逐步企稳回升。

但在这种复苏之下,也呈现结构性分化趋势。一方面,由于半导体产业所涉及的应用领域广泛,各细分市场在同一时期的发展情况存在一定的分化。另一方面,先进制程芯片需求持续强劲,而成熟制程芯片需求尚未回到繁荣期。这也是两家公司部分财务数据向下的原因。

展望2025年,两家龙头公司均谨慎偏乐观,预计市场延续温和回升态势。中芯国际的市场研判具有代表性:市场普遍认为除了人工智能继续高速成长外,各应用领域需求持平或温和增长。但外部环境给2025年下半年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同业竞争也愈演愈烈。

产业回暖趋势基本确立

从去年四个季度的表现来看,中芯国际的业绩在半导体行业整体复苏下逐渐转好,其营收自一季度以来环比逐步增长,同比也大幅向上。

数据显示,2024年一至四季度,中芯国际营收分别为125.9亿元、136.8亿元、156.1亿元、159.2亿元,同比增速均在20%以上,环比分别增长3.63%、8.59%、14.14%、1.97%,进一步确认回暖趋势。

净利润方面,四个季度分别为5.09亿元、11.37亿元、10.6亿元、9.925亿元,其中三个季度同比下降。环比有一定好转趋势,环比增速分别为-55.67%、123.46%、-6.81%、-6.36%。

中芯国际分析,2024年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回暖趋势基本确立,但各细分市场在同一时期的发展情况存在一定的分化。其中,对智能化和高速运算性能的追求,引导相关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半导体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穿戴类设备、消费电子等终端需求呈现缓慢增长态势;在汽车电子领域,车用芯片的库存消化逐渐出现减缓,该领域的半导体需求进入周期性调整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中芯国际的营收增长,离不开中国客户的需求推动。2024年,公司来自中国、美国、欧亚地区的营收占比分别为85%,12%和3%。在此前召开的2024年四季度业绩会上,中芯国际管理层谈到,“受益于在地化制造需求催化带来的产业链重新组合,客户市场份额提升,来自中国客户的收入同比增长了34%。”

华虹公司2024年的营收和净利润仍然承压,但营收环比已有明显向好迹象。2024年一至四季度,华虹公司营收分别是32.97亿元、34.35亿元、37.7亿元、38.86亿元,虽然前三个季度同比下滑,但第四季度同比增长18.5%。环比逐步增长,2024年一至四季度环比分别增长0.55%,4.17%、9.76%、3.07%。相比中芯国际,华虹公司净利润增长面临压力,尤其是去年第四季度为亏损状态。

这或与公司产品结构有关。华虹公司在年报中表示,在AI及部分消费电子的带动下,先进制程芯片需求持续强劲。而成熟制程芯片需求尚未回到繁荣期,供需关系仍处于不平衡状态,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下,成熟特色工艺晶圆代工市场仍面临需求与价格压力。

作为半导体产业的两家龙头公司,中芯国际和华虹公司业绩变化可映射出市场风向。综合来看,两家公司部分财务数据转好,中芯国际全年营收创历史新高,华虹公司的业绩表现逐季提升。此外,两家公司产能利用率的回升进一步印证了产业复苏态势。数据显示,中芯国际去年的产能利用率达到85.6%,华虹的平均产能利用率则接近满产。

AI应用加速渗透

在去年半导体行业整体回暖的基础上,两家龙头公司如何展望2025年的走势?

从两家公司发布的业绩指引看,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向好。

中芯国际预计2025年一季度销售收入环比增长6%至8%,毛利率介于19%至21%的范围内。在外部环境无重大变化的前提下,公司2025年指引为:销售收入增幅高于可比同业的平均值,资本开支与上一年相比大致持平。华虹半导体给出的2025年一季度业绩指引是:预计第一季度销售收入约在5.3亿美元至5.5亿美元之间,预计毛利率约在9%至11%之间。

“2025年我们看到的急单很多。”中芯国际联席CEO赵海军此前在业绩会上透露,一方面是出于对国际政策不稳定的考虑,客户提早备货;另一方面则是中国市场出台了手机、电脑相关的激励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两家公司都谈到了AI对2025年业务的拉动。中芯国际表示,根据与产业链伙伴的广泛沟通,大家普遍认为人工智能会继续高速成长。华虹公司预计,AI应用渗透将加速手机、计算机、汽车智驾等领域的升级需求,工业与新能源等领域需求也有望逐步复苏,公司亦从中受益。

“AI给半导体(行业)带来新的活力,大家都直接或间接获利。”赵海军表示。

有机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DeepSeek热潮此前已经带动了半导体行业的估值上涨,让我们看到了AI的潜力。长期来看,国内AI领域快速发展,对AI芯片性能要求提升,而海外市场半导体出口管制升级,也会倒逼自主可控提速。”

市场普遍认为,AI将会拉动新一轮需求。国金证券在研报中表示:如果说2023年是AI训练的元年,2024年是AI推理的元年,那么2025年将是AI终端应用爆发的元年。在这种情况下,预计2025年将有望迎来“需求-产能-库存”三种周期共振,从而驱动半导体行业迎来大的上行周期。中金公司也提到,AI是2025年芯片设计板块的投资主线,云端AI算力芯片市场广阔。

除了AI带来的机遇,也能看到两家公司在年报中提示风险。中芯国际称,外部环境给2025年下半年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同业竞争也愈演愈烈。华虹公司表示,在当前激烈的竞争格局下,特色工艺晶圆代工市场仍面临需求与价格压力。产业链人士分析,2025年的行业走势如何,或要到上半年末才能有更高的能见度。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