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易妍君 广州报道
科创主题基金队列又迎来新成员。
3月27日,博时、富国、华商、大成、天弘、博道、国联、中欧、长城、国投瑞银等14家基金公司上报的科创综指相关基金产品同时拿到监管批文。
在此之前,14只科创综指ETF相继成立;11只科创综指ETF联接基金、3只科创综合价格ETF联接基金在3月11日获得核准。
作为刚刚发布不久的创新指数,科创综指为何备受机构推崇?
扎堆布局
1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及其价格指数(以下分别简称“科创综指、科创价格指数”)。之后,公募基金扎堆布局以科创综指为跟踪标的的指数基金产品。
刚刚拿到批文的14只科创综指场外基金,已是今年以来监管核准的第三批产品。
具体来看,这14只科创综指场外基金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科创综指增强基金,来自博道、安信、泰康、国联、华商、天弘、大成7家基金公司;第二类是科创综合价格指数增强基金,由博时、富国、国泰君安资管、国投瑞银申报;第三类是科创综指场外基金,由长城、中欧申报。此外,永赢基金上报了科创综合价格指数基金。
与这批基金同一时期上报的,还有11只科创综指ETF联接基金、3只科创综合价格ETF联接基金。这14只连接基金在3月11日已拿到监管批文,为第二批获批的产品。
其中,国泰上证科创板综合ETF联接基金已于3月25日成立;在其他13只联接基金中,易方达上证科创板综合联接A、招商上证科创板综合联接A、景顺长城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联接A、鹏华上证科创板综合联接A、汇添富上证科创板综合联接A等11只产品目前正在发行,华泰柏瑞上证科创板综合联接A、建信上证科创板综合联接A将于4月1日发行。
而最早获批的是上证科创板综合ETF,共有18只。其中,有12只产品在1月22日获批,另有6只产品于2月5日获批。
此外,目前至少还有10只科创综指相关基金正在等待批复,以场外指数基金为主。
“科创综指聚焦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我国科技创新核心力量,公募基金布局相关产品是响应国家科技强国战略,引导社会资本向硬科技领域倾斜的重要举措。”排排网财富理财师姚旭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公募机构青睐科创综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认为该指数在吸引增量资金入市、服务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因为,对比其他科创指数,科创综指有着突出的差异性。例如,其成份股的行业分布更为均衡,且“硬科技”含量高。
华商基金有关人士分析,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定位于全面反映科创板市场整体表现,其涵盖大、中、小盘证券,市值覆盖度接近97%。从行业分布来看,科创综指行业布局较为均衡,半导体、电力设备、机械制造和医药等行业数量与权重占比较高,其中半导体权重达38%;相比之下,科创50指数行业分布更为聚焦,半导体权重占比达62%。
同时,来自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科创综指成份股中,有64%的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科技主题特征鲜明。
从历史收益表现看,科创综指的长期收益表现较强。但与高收益弹性相对应,科创综指的波动率也较高。
科技行情可期
值得一提的是,科创综指相关基金扎堆成立,正在为科创板引入增量资金。
据Wind统计,截至3月27日,跟踪科创综指及其价格指数的公募基金规模已超过200亿元。
姚旭升认为,科创综指相关基金带来的增量资金,将进一步提升科创板的市场活跃度和流动性。同时,通过指数化投资的方式,将资金配置到科创板的优质企业中,有助于引导社会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他指出,公募基金的积极布局,表明了其对科创板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这将增强投资者对科创板的信心,吸引更多中长线资金流入。此外,科创综指相关基金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指数基金的产品线,将推动指数化投资的发展。
近期,投资者对科技板块的分歧加大,但部分机构仍然看好科技板块的中长期表现。
华夏基金有关人士认为,即使春季躁动行情短期出现调整或者TMT板块因情绪面过热出现调整,也不意味着本轮科技股行情的结束。
“从中长期来看,人工智能仍是未来数年的产业发展趋势,将推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以及科技创新加速,因此从全年乃至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科技股行情都将是市场的主线,科技股短期的震荡调整不改持续向好的趋势。”该人士谈道。
在方正证券研究团队看来,当下以DeepSeek引领的AI大模型已经具备高性能、低成本的基础,其开源生态也已吸引各行各业的企业接入、落地于各细分场景,而宏观政策也呈现出“科技优先”的鲜明导向。资金面方面,年初以来市场资金在A股市场的交投热情也显著提升。在多重利好条件刺激下,科创板块未来潜力可期。
就产业层面而言,兴业证券研究团队分析,DeepSeek大模型在全世界走红,也提振了中国AI发展的信心。“DeepSeek-R1模型的发布不仅令国际研究机构承认中国AI在开源模型性能上与美国的差距快速收窄,而且由于其成本与效率方面取得了极大的领先,使得中国AI商业应用、智能市场规模、经济生产效率的前景更趋明亮。”该团队表示。
基于此,兴业证券研究团队认为,中国AI叙事并不仅是“重回牌桌”,“弯道超车”的可能性同样存在,这个窗口期正在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