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全球市场经历了一场“特朗普关税风暴”的剧烈震荡。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释放信号:计划在未来几天公布新关税,涉及汽车、木材、芯片等多个领域,并暗示任何贸易协议都将在4月2日现有关税生效后谈判。这意味着,美国与盟友及对手的贸易博弈可能进一步升级。
政策的不确定性迅速传导至资本市场。3月28日,美股三大指数全线暴跌:纳斯达克重挫2.7%,标普500跌1.97%,道琼斯指数下跌715点,创下本月最大单日跌幅。
“科技七巨头”的集体崩塌:
谷歌市值蒸发964亿美元,跌幅近5%;
亚马逊 Meta 分别跌超4%,合计损失1571亿美元;
苹果 微软 也未能幸免,市值各缩水约900亿美元。
七巨头单日市值蒸发总额达504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6万亿元),相当于跌掉了一个瑞典的全年GDP。
这场风暴中,中概股同样遭遇寒流。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下跌3.11%,自动驾驶企业禾赛科技暴跌12%,半导体公司盛美跌超8%。而另一边,黄金价格却冲破历史新高,现货黄金站上3084美元/盎司,期货价格触及3116美元。这背后,是投资者对“特朗普衰退”的担忧——摩根大通预测,美国今年经济衰退概率已升至40%。
关税“乱拳”背后是一场危险的博弈,回顾三周,特朗普政策已让市场如坐过山车:
- 3月5日,因汽车关税豁免,美股反弹,中概股指数飙升6.4%;
- 3月24日,关税立场“软化”又推动纳指大涨2.27%;
- 但仅隔四天,新政突袭便让涨幅尽数回吐。
这种反复无常,暴露出“特朗普经济学”的核心矛盾:试图通过关税重塑贸易规则,却让企业难以预判成本,最终拖累经济增长。美联储官员博斯蒂克坦言:“关税可能推高通胀,但影响难以预估。”
对于我们普通民众而言,首先是物价上涨:加征关税直接推高进口商品价格,从芯片到木材,产业链成本层层传导;
再有就业波动:汽车、科技等行业收缩投资,岗位稳定性面临挑战;
还有投资风险:股市波动加剧,养老金、基金收益不确定性增加。
而历史告诉我们,贸易战没有赢家。当“关税大棒”成为政治筹码时,受伤的往往是普通人。未来一周,4月2日的关税生效日将是关键转折点。我们会持续关注各国如何应对,以及这场风暴是否催生新的全球经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