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设立私募基金投股市获支持 机构称四月市场有望先抑后扬

2025年04月02日 10:21   股市广播   记者,张厚培

本报讯  4月1日,金融监管总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其中提到,深化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支持保险公司发起设立私募证券基金,投资股市并长期持有。分析指出,险资未来提升入市规模和比重仍有较大空间。险保险公司发起设立私募证券基金,投资股市并长期持有,有利于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三部门:支持保险公司发起设立私募基金,投资股市并长期持有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4月1日消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从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机制、产品体系、专业能力和风控能力建设出发,提出7方面20条措施。

其中提到,推进科技金融政策试点。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有序扩大至具备经济实力较强、科技企业数量较多、研发投入量较大、股权投资活跃等条件的地区,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深化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支持保险公司发起设立私募证券基金,投资股市并长期持有。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研究扩大试点银行、地区和企业范围,支持科技企业特别是“链主”企业进行产业整合,畅通资本循环。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发展知识产权金融业务,研究扩大知识产权内部评估试点。

据悉,已有大型保险公司就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并着手申报,倾向于单独发起设立私募证券基金。投资快报留意到,为进一步推动解决保险公司“长钱短配”问题,维护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指导下,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2023年11月宣布联合发起设立总规模500亿元鸿鹄基金。2024年2月,鸿鹄基金成立;2024年3月,该基金正式启动投资。中国人寿方面曾表示,主要投资于公司治理良好、经营运作稳健的优质上市公司股票。选择竞争优势明显,治理结构优良,具有良好商业盈利模式的上市公司,买入并长期持有。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多项支持险资参与私募股权基金设立的政策陆续发布,给险资投资私募股权基金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发起设立私募证券基金,投资股市并长期持有,有利于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东莞证券此前分析称,中长期资金不足仍是制约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目前,中长期资金持股占比不足6%,远低于境外成熟市场普遍超过20%的水平,险资未来提升入市规模和比重仍有较大空间。险企设立私募基金,将进一步优化保险资金资产负债匹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有利于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4月市场或先抑后扬

4月的首个交易日,A股市场全天冲高回落,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截至收盘,沪指涨0.38%,收报3348.44点;深证成指跌0.01%,收报10503.66点;创业板指跌0.09%,收报2101.88点。A股全市成交额1.15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缩量904.19亿元。

盘面上看,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3892只个股上涨,涨停65只。板块方面,CRO、可控核聚变、重组蛋白、CAR-T细胞疗法、超级真菌,生物制品、医疗服务、化学制药、医疗器械、中药等行业以及概念涨幅居前;机器人执行器、减速器、腾讯云、智谱AI、银行、贵金属、多元金融、电机、保险等行业以及概念跌幅居前

对于医药股集体走强。分析人士认为,一方面是该板块此前并非热点,亦不拥挤,而且也适合成为防御品种,因而成为资金进攻的方向;另一方面亦与一些突发性利好有关,如国务院国资委鼓励国有企业在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并购重组等。东海证券指出,近期多家创新药上市公司披露的业绩数据优秀,多家企业披露了重磅BD交易,行业政策持续回暖,带动创新药板块关注度持续提升。当前板块整体投资配置价值显著,随着上市公司进入业绩密集披露期,建议关注经营稳健、业绩边际持续向好、现金流充沛的优质公司。

对于后市,信达证券认为,指数如果重新跌回震荡区间下沿,则可能会重演去年12月到今年1月的风格,风格偏红利价值,持续时间可能为1个月左右。指数如果突破上行,按照牛市震荡后再突破的历史情况,风格大概率会扩散,会有利于顺周期、消费、主题性价值表现。突破后再演绎成长。现阶段成长占优的是长期逻辑,价值占优的是估值,业绩层面成长价值都没有进入确定的不断增长的业绩兑现期。一旦某一方向业绩兑现,那么这一方向可能会成为后续牛市的主线之一。

招商证券表示,展望4月,市场可能会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在4月中上旬,年报和一季报业绩预告的披露仍然成为压制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除此之外,边际走弱的经济数据也可能会阶段性降低风险偏好。同时,外部冲击风险发酵期间可能也会对市场风险偏好形成压制。而四月中下旬开始,业绩披露高峰期结束。4月下旬召开的重要会议可能会进一步定调财政支出提速或者其他稳增长的政策落地。而外部冲击也有望阶段性缓解,市场有望重新回到上行趋势并加速上行。风格上,将会呈现从防御到进攻,科技消费有望接续崛起,中小风格也有望重新回归。

 

财经日历

      • 2025年 4月
      • 3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查看全部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