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嘉宾:中金财富广东分公司资深投资顾问 谢关荣
精彩内容,请点击音频收听!
1.应对外部不确定性,财政政策会否比货币政策更有效?
答:在应对经济中的外部不确定性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
财政政策:
直接性: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或税收来直接影响总需求,尤其是在经济衰退期间增加公共投资或减税可以迅速刺激消费和生产。针对性:财政政策可以针对特定行业或群体提供支持,如为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企业提供补贴。长期性: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等长期项目,财政政策有助于提高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局限性:财政政策的实施通常需要较长的立法过程,且可能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此外,高债务水平可能限制政府的财政空间。
货币政策:
灵活性: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准备金率等工具快速反应市场变化,操作相对灵活。光谱性: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影响市场利率和信贷条件来调节整个经济的货币供应量,对所有行业都有影响。短期性:在短期内,降低利率可以鼓励企业和消费者借贷消费,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局限性:当经济陷入深度衰退或通缩陷阱时,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因为即使利率降至零可能也无法刺激足够的需求;此外,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资产泡沫或通货膨胀风险。
综上所述,对于外部不确定性的影响,选择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没有绝对的答案,需要根据具体经济状况和发展目标综合判断。在实践中,两者往往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在某些情况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使用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特别是在面临严重经济下行压力时,两者可以形成合力促进经济复苏。政府与中央银行之间的协调至关重要,确保两者目标一致且行动同步,避免出现“财政扩张、货币紧缩”或相反的情况,导致政策效果相互抵消。
2、短期高波动后,大盘波动收敛,是否值得关注?
答:短期高波动后大盘波动收敛可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市场信号,但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短期高波动背景分析:了解导致市场高波动的具体原因非常重要。高波动可能是因为关税、经济数据发布、政策变化、地缘政治事件等。如果高波动是由于一次性事件引起的,市场可能很快恢复正常。波动收敛可能是因为市场对不确定性的消化,也可能是投资者情绪趋于稳定。需要分析波动收敛背后的原因。技术分析:观察大盘的技术指标,如趋势线、支撑位和阻力位。如果大盘在波动收敛后仍然处于上升趋势中,且有较强的支撑位,可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时机。成交量:成交量的变化也是重要的参考指标。如果波动收敛伴随着成交量的减少,可能意味着市场正在进入一个相对平静的阶段;如果成交量增加,可能预示着市场情绪的变化。基本面分析:关注宏观经济数据,如GDP、PMI、就业数据等。这些数据可以提供经济运行的整体情况,帮助判断市场走势。情绪指标:通过市场情绪指标,如投资者信心指数、恐慌指数(VIX)等,了解市场情绪的变化。市场情绪的稳定可能预示着市场趋于平稳。历史经验:研究历史上类似市场波动收敛后的表现,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但需要注意,历史表现并不总是未来的可靠指标。
短期高波动后大盘波动收敛确实可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但需要结合多种因素综合判断。建议在做出决策前进行充分的市场分析和技术分析,并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
3、哪些行业可能会从持久经贸博弈中,率先走出来?
答:在贸易战中,某些行业和板块由于其独特的特点和适应性,可能会更容易生存下来。以下三个板块可能在贸易战中表现相对较为稳定的行业及其理由:
必需品消费行业:
需求稳定:食品、日用品等必需消费品的需求相对稳定,即使在经济不景气时,消费者也会继续购买这些必需品。农业和食品加工行业通常具有较为稳定的供应链,可以在贸易战中保持稳定的生产和供应。农业科技的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行业的增长。品牌忠诚度:一些知名品牌和质量较高的产品可能会因为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而保持较好的销售表现。
医疗行业:
需求刚性:医疗健康行业的需求相对刚性,即使在经济波动中,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不会大幅减少。技术革新:医疗健康行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如远程医疗、基因编辑、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这些创新可以推动行业的增长。
科技自主行业:
科技行业通常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可以开发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来应对市场变化。此外,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在贸易战中变得更加迫切。随着贸易战供应链的重组,科技自主可控产业链,或许会有更多的投资契机。
市场具体表现还需要结合市场动态、政策环境和企业自身的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以上仅供参考。
4、科技股与红利品种,有哪些配置思路可以分享?
答:在配置科技股和红利品种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个人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市场环境和投资期限。
首先,我们要明确投资的目标。是追求资本增值还是相对稳定的表现?或者两者兼顾。科技股通常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但波动性较大;而红利品种通常可能提供相对稳定的股息收入,但增长潜力相对较低。其次,评估自身风险偏好。如果您的风险承受能力较高,可以考虑适当增加科技股的比例;如果您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可以考虑增加红利品种的比例。再次,市场环境如何?一般来说,在经济扩张期,科技股可能通常表现较好;在经济衰退期,红利品种可能更加稳定。最后,关注投资期限。如果您是长期投资者,可以更多关注科技股的长期增长潜力;如果你是短期投资者,可以更多关注红利品种可能相对稳定的收入。另外可以定期回顾个人配置的表现,根据市场变化和个人情况调整。
以上思考,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