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发声!零售板块密集涨停 中概股有望回流香港 市值超万亿

2025年04月14日 22:38   投资快报   记者,光柱

本报讯  4月14日,A股市场零售板块迎来涨停潮,南宁百货、茂业商业等多股涨停,背后是商务部政策的有力推动。与此同时,拼多多等27只中概股有望回流香港,总市值超万亿人民币。

商务部发声助力,零售板块迎来涨停潮

昨日,A股市场迎来了一波强势上涨行情,其中零售板块表现尤为突出,成为市场焦点。南宁百货、茂业商业、南极电商、新华都等十多只个股涨停,东方甄选、值得买、壹网壹创等个股也大涨超10%。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商务部近期一系列政策举措的有力推动。

商务部近期组织了有关商协会、大型商超和流通企业座谈,研究如何更好地发挥各方优势,帮助外贸企业拓宽内销渠道。这一举措旨在通过“内外贸一体化”政策,推动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降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增强国内市场的活力和韧性。

在此背景下,众多企业迅速响应,京东宣布将在未来一年内大规模采购不低于2000亿元的出口转内销商品,盒马也面向中国外贸企业开放入驻通道,简化认证流程,缩短审核周期。此外,抖音、快手、百度、东方甄选、苏宁易购、美团等企业也纷纷发布了助力外贸企业的相关措施,形成了政策与市场的良性互动。

有市场人士认为,零售板块的涨停潮不仅反映了市场对政策的积极响应,也体现了投资者对内需市场的信心增强。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但中国市场的内需潜力依然巨大。商务部的政策举措为零售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升级方面,零售企业有望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当下市场对贸易摩擦的敏感度逐渐降低,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越来越多地将注意力转向内需刺激政策的博弈。在这一背景下,零售板块作为内需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成为资金关注的焦点。

展望未来,零售板块有望继续保持强势。随着商务部“内外贸一体化”政策的深入推进,零售企业将进一步受益。同时,消费市场的持续回暖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也将为零售板块的长期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中信建投建议投资者关注“内需提振+反关税受益”双主线,把握政策驱动与业绩修复共振的机会。零售板块作为内需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拼多多等27只中概股有望回流香港,市值超万亿

2025年4月14日,高盛发布报告称,有27只中概股有望回流香港上市,总市值达1.35万亿元人民币(约1840亿美元),其中拼多多、满帮、富途等6家公司市值最大。

此前,美国证监会根据《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引入退市规定,已引发过一轮中概股回流潮。尽管目前中美双方就审计程序达成协议,但未来不确定性增加仍可能对中概股造成短期压力。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一直是中概股回流的首选地。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香港已建立便利海外上市企业在港进行双重上市或第二上市的监管框架。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近日也透露,港交所正在筹备“科企专线”,为科技企业提供专门服务,帮助其解决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此外,香港市场的南向持股比例显著提高,从2021年的5%上升到目前的11%~12%,这为中概股回流提供了更广阔的资金支持。

对于中概股企业而言,在香港双重主要或第二上市有助于它们获得重新估值的机会。瑞银投资银行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指出,目前中概股的香港股票比例可能已超过美股,且在过去三年中增加了30%,达到总市值的60%左右。回流香港上市不仅有利于中概股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资金支持,还能降低其在美国市场的风险。

对香港市场而言,中概股的回流将进一步提升其竞争力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瑞银预计,若中国ADR回流,将为港股带来约190亿港元的增量日均成交,相当于2026财年预测总日均成交的13%。基于此,港交所2026财年的收入和净利润预计分别增长4%~5%和约7%。

尽管短期内中概股大规模退市的可能性不大,但中长期来看,中概股回流香港或将成为一种趋势。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目前ADR占MSCI中国指数权重的25%,其中超过80%已在香港双重上市,即使发生退市情况,对中国股市的影响也将是短期负面,长期可控。

拼多多等27只中概股有望回流香港,这不仅为相关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香港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巩固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