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广交会展现创新硬实力,中国外贸的韧性与底气十足

2025年04月15日 16:54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韩永辉
有“中国第一展”美誉的广交会依旧人气十足,魅力丝毫未减

第137届广交会于4月15日在广州拉开帷幕。在美国发动关税战、破坏国际贸易秩序的背景下,有“中国第一展”美誉的广交会依旧人气十足,魅力丝毫未减,在向世界展示全球贸易强大生命力的同时,也为中外企业架起贸易的桥梁。

中国外贸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与全球化合作的“推进器”。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突破10万亿元,连续8个季度站稳高位,同比增长1.3%。外贸不仅通过“小单快反”模式保障了产业链韧性,更以新能源车、光伏组件等高端产品,推动我国制造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与此同时,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5.26万亿元,同比增长2.2%,规模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占我国外贸比重达到51.1%。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工业化经验,加速“南南合作”进程。我国外贸“内外联动”格局,既夯实了国内经济基本盘,又通过技术输出和产能合作,重塑全球化分工体系。

外部围堵与内部升级压力叠加,倒逼我国外贸向“质”突围。美国政府以所谓“对等关税”冲击国际贸易秩序,叠加全球供应链“政治化”干扰,我国外贸正面临一定的外部挑战,如何在此背景下平衡“稳份额”与“提质量”,是当前我国外贸面临的最大课题。

市场“去中心化”与创新“硬实力”,共同构筑我国外贸护城河,这正是我国外贸的底气与信心所在。当域外大国试图以“小院高墙”遏制我国时,非洲、东南亚、南美等地区的国家在我国的外贸版图中逐渐占据重要位置。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成为超过150个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形成了一个以多元化合作为核心的外贸网络。更关键的是,我国在新能源汽车、5G设备等高端前沿科技领域建立技术优势,通过RCEP打破标准壁垒,使美国“卡脖子”手段边际效应递减。通过市场多元化布局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使得我国外贸有底气、有信心在面对美国“关税威胁”等贸易保护主义挑战时能够不惧不退、不慌不乱,为全球经济贸易注入我国的“确定性”因素。

可以预计,我国外贸未来将以“向新而行、向高而攀”为导向,聚焦三大核心对策:一是深化市场多元化布局,通过跨境供应链节点建设和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新兴市场合作深度;二是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技术标准制定与品牌生态出海,实现从单一产品输出向技术规则与文化价值融合的生态体系转型;三是优化制度型开放设计,通过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数据跨境流动、绿色贸易等领域先行先试,构建更具包容性与引领性的贸易治理框架。通过系统性推进高端制造升级、数字贸易赋能与绿色标准引领,我国外贸将逐步从全球产业链的参与者升级为规则制定的主导者,最终形成以创新链驱动价值链、以价值链整合产业链的新型全球化竞争优势。

【作者韩永辉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曹莫、周港隽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战略研究院研究助理】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