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丨广交会不仅展现中国科创实力,也令全球共享发展成果和机遇

2025年04月16日 15:14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胡光旗
在第137届广交会服务机器人专区,从杭州而来的春晚“顶流”宇树机器引发围观。

本报评论员 胡光旗

在第137届广交会服务机器人专区,春晚“顶流”宇树机器,携跳舞机器人“师弟”及一款机器狗参展,引得参展的采购商们围观。与往届相比,本届广交会最大的亮点是首次增设的服务机器人专区,46家中国科技企业组成的“机器人天团”堪比一场“武林大会”——巡检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咖啡机器人、清洁机器人、陪伴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各式机器人各显神通,在各自领域花式“整活”。

广交会持续“上新”,多个层面展现了当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成果,以及新质生产力赋能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新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大量涌现。

2025年新春伊始,以DeepSeek、宇树科技为代表的杭州“六小龙”爆火出圈,让科技创新以一种鲜活的姿态走入寻常大众视野。在广东,以“七剑客”为代表的机器人产业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热点的持续出圈,激发了人们对于机器人和AI产业应用空间拓展的想象,其背后,则是中国科创及其相关产业的“三重跃迁”和“集体突围”。

首先,产业的升级迭代,必须要以技术的突破性爆发作为根本驱动。时间回溯至2016年,彼时驱动机器人的主流方案是液压技术,但经过企业的不断试错和摸索,我国机器人产业转换赛道,以电驱方案实现弯道超车。电驱方案响应快速、控制精确、成本较低,特别在AI和电池技术的“大招加持”下,电驱机器人的商业应用化落地场景更加明朗。此外,电机、减速器、锂电池、传感器、激光雷达等核心零部件,高性能感知及运动控制算法等软件,都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成果。“六小龙”“七剑客”们的成功,不仅佐证了新质生产力以更高水平的技术和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为特征的事实,更向制造产业领域传递出一种可能:跟随战略并不是唯一的最优策略,技术爆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和机遇始终并存。

第二,产业的升级迭代,必须要以市场的应用场景拓展作为根本支撑。市场对于机器人概念估值的提升乃至延伸至对中国资产的重估,需要强大的应用场景带来庞大的消费购买增量。过去的机器人集中于工业流水线,主要目的是实现对部分人力工作的机械性替代。而现在的机器人产业,其应用场景正在突破传统的工业领域,延伸至消费端,探索在家庭服务、养老医疗、教育娱乐等方面大展身手,特别是依托AI的超级赋能,机器人不仅可以在上述领域实现应用的革命,更可以借助“人机互动”,为消费群体提供“量大管饱”的情绪价值。同时,场景破冰是技术突破的必然结果。技术无法突破,便无法量产,场景应用便无从谈起。技术突破,则必定借助规模经济效应降低成本,实现量产,最终在各个商业应用领域大展身手。

最后,合理利用资本的力量,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现形态跃迁的重要助力。过去的产业发展已经清晰地佐证了一条规律:谁能有效且安全地利用资本,谁就能够获得充足的发展动能。科技企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资本的有效支撑和赋能。资本力量对实体产业的支持,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概念的买单;第二阶段是从“讲故事”到“看营收”;第三阶段是从“看营收”到“占份额”。未来的机器人产业,需要借助应用场景落地,用实打实的、真金白银的营收,让产业发展更有信心。

机器人和AI产业的“三重跃迁”,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未来仍要打好这场产业革命和技术迭代的“持久战”。在广交会这个重量级平台上,中国科创的实力充分展现,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已经实实在在地发生,并且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外商们的热情采购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开放的广交会,不仅提供了一个向世界展现中国制造业科技含量的重要场所,也是一个实实在在可以惠及全球消费者的超级平台。

关注我们